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09(2 / 2)

加入书签

许遵在京城待的时间比地方长,对王安石很是了解,知道老王出手动静肯定不会小,但是在看到庞太师把亲儿子弄到登州脸上的皱纹还是多了几条。

他知道京城不安稳,但是他们登州也没好哪儿去,这时候给他送来个小祖宗是想干什麽啊?他和庞太师也没仇啊。

许知州很头疼,但是人都到了也不能赶走,希望这位闻名京城的庞衙内不要在登州惹事,不然他许遵约摸也有成为许青天的潜质。

庞昱初来乍到,来州衙转了一圈就去熟悉住处去了,庞太师还是心疼儿子,虽然把人弄到了登州,但是仆从护卫带了一大群,只要庞昱不惹到地方军就能在登州横着走。

人多宅子就得大,庞家财大气粗,直接把苏景殊旁边的几处宅子都买下来打通了。

小小苏前几天还在嘀咕哪个大傻子这麽买房,知道真相的那一刻觉得大傻子不是庞昱而是他自己。

壕啊。

苏景殊本来准备和庞昱一起去看宅子,临走时又被许遵给留了下来。

许知州知道俩年轻人私交甚好,私交这种事情他也管不着,今儿要说的不是新来的庞推官,而是京城接下来可能会有的新动作。

他看过王安石前些年给仁宗皇帝写的万言书,那时候老王的想法就已经很明确,皇帝励精图治仁民爱物天下却还是越来越乱是因为根子上就出了问题,就算皇帝勤政臣子廉洁奉公也是治标不治本。

按照老王的说法,如今的法度不符合先王之政,这个先王之政不是大宋的祖宗之法,而是上古尧舜禹那些贤主。

大宋的祖宗之法靠不住,那就按照他的理解来重新解释先王之政,推行有大宋特色的先王之政,如此既不算违反祖宗之法也能让反对新政的人无法反驳。

问题就出在这里,借上古三皇五帝的名头来给新政铺路肯定要重释经典,儒家经典和科举取士息息相关,到时候牵扯到的就不只有朝中大臣,而是全天下的读书人。

总结:动静大的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他现在有点慌。

苏景殊:……

完了,他也有点慌。

有大宋特色的先王之政?额……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王小雱,你爹到底是什麽神仙啊!

重释经典肯定会触及意识形态问题,古代改革暂且不说,後世那些触及到意识形态问题的改革变法无一例外都会引起极大的阻力,官家和王叔父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太着急容易栽跟头啊亲!

第168章

*

王安石当年给仁宗皇帝写的万言书很多人都看过,苏景殊也不例外,他还知道当年仁宗皇帝看完之後什麽表示都没有,气的他们家王叔父差点自闭。

仁宗皇帝将那份奏疏扔在一边儿当看不见,几位宰辅心没那麽大,私底下没少讨论那封万言书上的内容,久而久之京城的官员就都对那篇万言书了如指掌。

老王当年在奏疏上写的明明白白,他要“改易更革”,要“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万言书里也说了现在最严重的两个问题,一是任人之失,二就是立法之弊。

立法之弊看阿云的案子就能知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吵是不吵一吵吵半年,谁家好朝廷受得了这麽折腾?

而任人之失……这事儿比立法还难办。

苏景殊在州衙听了一脑门的官司,直到回到家里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