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4(2 / 2)
白五爷:???
大白天的见鬼了?
白五爷寻思着他还不至于赶个路就累到头晕眼花,就算带着一群不省心的愣头青也不至于,“庞衙内?”
庞昱苦着脸点点头,“白大侠,好久不见。”
白玉堂坐起来,满眼好奇的问道,“衙内怎麽到登州来了?游玩?”
庞衙内捏紧拳头,义正言辞,“我来监督苏子安。”
白五爷顿了一下,想想小小苏大人来登州後的行事作风,额,的确得有个人来防备他闹出更大的动静,“衙内辛苦了。”
庞昱捏捏耳朵,干巴巴的回道,“不辛苦。”
白玉堂:……
京城那边咋想的,派庞衙内过来真的不是想火上浇油?
不懂,不过问题不大,相信他们苏大人心里有数就够了。
心里有数的苏大人找到许知州的书房,汇报工作的同时看看许大人这边准备的怎麽样了。
新法规定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贷请夏料,五月三十日以前贷请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别于五月和十月随二税偿还,如今已是九月,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主要是宣传工作,到年末可以贷请夏料时才时最忙的时候。
这年头大部分地方的百姓和官府衙门都处在对立面,官吏高高在上,百姓对官衙避之不及,很倒霉,他们登州就是这麽个处境。
宣传工作不好做,後面的新法推行更不好做。
但是不好做也得做,谁让他们就是干活的命呢。
苏景殊找过来的时候,许遵正准备让人去找他,“你来的正好,过来看看还需要再建几个常平仓。”
大宋各州都有常平广惠仓,这些粮仓名义上是为了赈济百姓,其实很少能够落到实处。
打仗的时候常平广惠仓里的粮食会被调走运往前线,太平的时候地方官为了彰显政绩宁可让仓库里的粮食烂在里面也不愿意让朝廷知道他治下的百姓贫困到需要常平仓接济的地步。
青苗新法看上去是要避开常平制度的缺陷,但是谁也不知道旧有的缺陷能不能避开,也不知道新法会不会出现新的毛病。
算了,京城怎麽安排他们就怎麽干,有什麽问题就和京城那边说,一边干一边改就是了。
就像现在,登州那麽大地方就只有五六座常平仓够干什麽?真要让百姓只能到县城州城借粮不如直接不借,人都饿死在半路上了还借什麽借?
在宣传工作完成之前,他们必须得多建几座常平仓,至少不能让想借贷的百姓一走走半年。
苏景殊看着桌上画出圈圈点点的舆图,心道幸好没让他一个人来干活,不然他手忙脚乱也干不好。
不过这次的突发情况应该不怪他,因为制定政令的老王还有条例司的其他官员都没有考虑到这方面,只能说他们许大人厉害的不能再厉害。
也是,老王上次用这法子救济百姓的时候还只是县官,一县之地再大也大不过州城,也就显不出常平仓数量少的问题。
府州县都有常平仓,登州治下四县,一县一座常平仓根本不够用。
蓬莱下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