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33(2 / 2)

加入书签

想想官家对他们家二哥的态度,这个外放地点估计也是官家精挑细选出来的。

旧爱对上新欢,只能让旧爱退一步。

眼看着就要过年,这时候把俩哥哥都扔出京城多不礼貌,官家也真是的,反正都要拖延到年後再走,年後再通知不行吗?

今年过年家里的氛围一定很难受,唉,不知道他写封安慰信能不能安慰到惨遭打击的家里人。

可惜他现在没法回家,他觉得他本人回去比寄信好用的多,就是来回太耽误时间,人还没到家假期就先没了。

又是怀念飞机高铁的一天。

小小苏埋头写信,倒也没有太担心,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麽聚少离多,被贬而已,贬着贬着就习惯了。

换个角度想,能被贬说明他们俩还有被贬的余地,等到贬无可贬的时候再发愁也来得及。

新年新篇章,问题不大。

苏景殊以为俩哥哥离开京城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家里过年的心情,可惜他以为的只是他以为,大苏小苏没有一个因为年後要离京就不开心。

朝堂水太深,他们惹不起躲得起。

老苏倒是想跟俩儿子出去溜达溜达,去洛阳还是去杭州都行,奈何家里的生意离不开人只能放弃。

倒不是离不开他,他对生意一窍不通,家里的生意都是靠夫人和闺女打理,有他没他都一样。

现在是他离不开夫人和闺女。

年纪大了孤零零的出门显得太可怜,他还是留在京城吧。

苏家没怎麽被影响,真正受到影响的反而是皇家。

官家好不容易把大苏弄到京城,结果还不到半年就又要打发出去,大苏本人没意见他有意见。

之前是被吵的脑子不清醒,等他反应过来诏书都已经写好了,当时觉得皇帝一言九鼎不能出尔反尔,事後越想越後悔。

去他的不能反悔,他就是想反悔。

王相公对苏子瞻没什麽不满,大肆弹劾他的主要是御史谢景温等人,看他们的弹劾就知道那不是弹劾而是污蔑。

弹劾苏子瞻之前上任的时候走私禁榷货物,他们怎麽不说苏子瞻意图谋反呢?

川蜀的读书人进京赶考时带着货物沿途贩卖不是一天两天了,进京赶考那麽重要的事情都不忘带上货物,到地方上任就更不能忘了。

一群碎嘴子的弹劾什麽不行弹劾他走私,没发现当时出身蜀中的官员脸色都变了吗?

这哪是在弹劾苏子瞻,这分明是和所有蜀中来的官员过不去。

离谱!过分!没脑子!

太子殿下看看沉浸在懊悔中的亲爹,摇摇头不知道该说他什麽好,“爹,诏书已经下了,现在後悔已经晚了。”

“人还没走,一点都不晚。”官家垂死病中惊坐起,不知道是在反驳儿子还是说服自己,亦或是二者皆有,“没人规定皇帝说话不能反悔,这事儿本来就对苏子瞻不公平,他只是不赞同王相公的想法而已,朝中不赞同王相公的多了去了,也没见谁被贬出京城,由此可见朕完全可以下旨让他留在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