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8(2 / 2)
所以政事堂的几位相公见过这份《畿县保甲条制》吗?
胡大人感觉政事堂的其他相公应该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司农寺现在肯定已经闹起来了。
不是他们这些司农寺的官员闹,而是其他衙门的官知道消息後过来堵门,然後他们吕大人闻声飞身赶来舌战群儒。
别问他为什麽这麽猜,问就是这场面当年在条例司衙门很常见。
胡宗愈悠哉悠哉回到他自己的位置,本来还想着等吕惠卿回来和他辩一辩,现在看来应该用不上他出马,他们苏大人的口才一个顶他十个。
之前他们子安和王相公的步调一致,他也没见过俩人吵架,这麽一想还挺期待。
苏景殊不知道胡宗愈心里在想什麽,趁吕惠卿没回来先把他的意见写下来,免得待会儿吵起来忘词。
《畿县保甲条制》,顾名思义,重点是里面的“保甲”二字。
看公文上写的内容,“保甲”的灵感应该来自以前的保伍法和结甲制。
保伍法以五家为邻、五邻为保,保之上是村,村再上头就是乡,基层的结构是乡里置里正,里正来负责催督赋役、劝课农桑。
很明显,保伍法的目的是维护乡村治安以及稳定基层的秩序。
结甲则是将保伍中的大保、小保打散重新编排,合三十户为一甲,每甲选出来一位甲头来负责这一甲的赋税缴纳,甲头由各户轮流充任,交一次税换一次甲头。
保伍法是旧制,结甲制则是推行青苗法所设的新制度。
哦,不算太新,只是以前不怎麽常见。
他只在登州当过官,还是以那边为例,登州煮盐的竈户以三竈至十竈为一甲,煎盐地以什伍制度治理,什伍制和保伍法差不多,竈户结甲则有甲头监视煎盐,主要目的是控制竈户以及限制私盐。
结果不用想,要是有用的话他到登州後也不会废那麽大力气去整顿盐场。
前两年和青苗法配套的结甲制是为了便于敛放青苗及收税,官府放青苗钱总得有点保障,少部分实在还不上钱的百姓可以通融,要是大部分百姓都这麽干,官府也只能采取强制手段。
青苗钱毕竟是借贷不是赈灾的钱,有借就得有还,利息可以看家庭条件酌情减免,本钱无论如何都得还上。
结甲主要就是怕民户借钱的时候积极还钱的时候不积极,所以才让他们结甲做担保。
京东、淮南、河北三路推行结甲制後保伍法就主要管治安不再管赋税缴纳,保和甲的性质也开始变得不一样,从此保单指地方自治及保防组织,而甲则为敛放青苗及收税的单位,凡是需要交纳赋税的百姓都要被纳入这二种组织之中。
同甲之户未必同保,同保之户未必同甲,统计起来很复杂,但是又很符合大宋同一件事分好几个衙门好多官来管的特色。
今春开始青苗法开始推广到全国,结甲制度也会和青苗法一起推行,法令制度都要因地制宜,具体能有多大成效还得看地方官的执政水平。
老王新琢磨出来的这个保甲法融合了保伍法和结甲制,主要目的是维护地方治安。
乡村中每十户为一小保,每五十户为一大保,每五百户为一都保,小保的负责人叫小保长,大保的负责人叫大保长,都保的负责人为都保正,都必须由家底丰厚还具有才干的主户来担任。
如果保中有人犯罪,知情不报者要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