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25(1 / 2)

加入书签

党项人会把良田改成草场来养马,粮食不够吃就去有粮食的地方抢,在西北一带名声差的不能再差。

边地百姓或许不在乎上头的朝廷是汉人是党项人还是吐蕃人,但是他们在乎他们世代耕种的土地。

要是把朝会上那些话放到西北村寨的戏台子上,他们连戏台子都下不来就得被群殴。

话说回来,怎麽一直是他在说?

这小子刚回京不到一年,应该不到调任的时候。

……吧?

王韶将莫名其妙的想法甩出去,“西北那边暂时没什麽大变故,不如来说说京城的情况。”

他回京这几天没少和同僚旧友联络,几乎所有同僚旧友听他说完後都会把重心转到近几年推行的新法上,说完之後还要让他来说说他的看法。

他都不在京城他能有什麽看法?

新法的推行要循序渐进,不管什麽法西北那边都是最後才开始推行,他没见过新法推行的成效自然说不出什麽。

倒是苏子安,听说他在登州时推行新法政绩极为出衆,回京後在司农寺也备受重用,他们俩见面不应该讨论京城的形势吗?

比如苏子瞻为什麽去登州苏子由为什麽去洛阳?比如他们兄弟三个在新法上的分歧?

兄弟间有分歧很正常,但是兄弟三个三个立场还真不多见。

苏子瞻苏子由不在京城,好不容易逮住个苏子安,总得多说几句满足一下他的好奇心。

听说朝廷接下来准备改动的是役法,役法都要变动,兵制应该不远了吧?

这些年官家一直在改动兵制,效果有,但是只能解一时之急,小打小闹总归是治标不治本。

王韶絮絮叨叨说了一堆,苏景殊开始还接两句,到後面发现这家夥根本没听,索性拖着脸听他在那里唱独角戏。

等这家夥嘟囔的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问道,“怎麽治本?”

王韶顿了一下,“我也不知道。”

治本的法子要是那麽容易就能想出来还轮得到他想?

苏景殊:……

不过王韶心态很好,“朝中那麽多能臣,慢慢试总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政策这种涉及到大方向的事情交给官家和上头的相公们忙活,他在别的小地方发光发热就行。

苏景殊:……

不愧是西北战场上待过的人,就是豪气。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到中午,午饭直接让店家送到房间里,吃完还能继续说。

苏景殊询问西北局势,王韶打听朝中动向,得到想要消息的两个人最後都很满意。

休沐日後很快是朔望大朝会,也就是每月初一十五举行的朝会,京城所有正八品以上有参政议政之权的文武大臣都要参加,苏景殊也不例外。

这种人数衆多的大朝会都是礼节性的朝会,小黄门出来宣读近半个月的人员调动,该领旨领旨该谢恩谢恩,走个过场就散,电视剧中那种朝臣对喷不会发生在这种场合。

大朝会结束後还有内殿朝会,只有级别足够高的大臣才有当朝对喷的资格,小官们就是过来凑个人头。

苏景殊没参加过内殿朝会,顶多是朝会结束後被官家召去崇政殿汇报工作,他以为这次也和往常一样,万万没想到临近结束时官家忽然扔了个炸雷。

身着朝服的官家看上去比刚登基时稳重许多,温文尔雅面容平和,说话也慢条斯理,怎麽看都非常符合士大夫期待的那种可以随意玩弄于鼓掌之间的皇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