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62(1 / 2)

加入书签

路主力军驻守的地方,各路兵马都要从业乐镇派出。

梁乙埋以为狄青要麽坐镇大义寨要麽坐镇业乐镇,万万没想到他能留在荔原堡。

不过现在知道也没用了,先锋军几乎全军覆没,出师不利後面得多打好几个胜仗才能扭转士气。

然而梁国相的运气实在算不上好,他不光出师不利,後面几仗也都很不利。

西夏军主力试图攻破柔远寨,环庆路的守军自然不会放任不管,各路兵马前往柔远寨支援,路上瞅准时机还能去对面军中劫掠一把。

也不知道梁乙埋怎麽想的,竟然放任军中战马在柔远寨附近放牧,环庆路诸军看见上好的战马在眼前转悠都心痒难耐,在打起来之前愣是先抢了五百多匹战马回来。

到他们大宋地界儿的马就是他们大宋的马,别管抢回来之後怎麽分,总之先抢到手再说。

西夏军:???

到底谁才是来劫掠的啊?

梁乙埋没防备宋军还有这一手,赶紧分兵去保护战马,西夏军内部本就混乱,让他这麽左一指挥右一指挥显得更加混乱,于是又被汇聚到柔远寨的各方联军横冲直撞打了个爽。

西夏军本就士气不足,接连的败仗让军心更加涣散,梁乙埋看柔远寨打不下来一咬牙又分兵攻打周围其他堡寨,结果这次更惨,数万大军连只有五百驻军的大宋堡寨都打不下来。

三十万大军转战半月损失惨重却寸地未得,朝堂上已有撤军的声音传到军中,可倾国而出却一无所获未免太丢人,真这麽撤军他还怎麽在朝堂立足?

梁乙埋死撑着不肯撤军,就在此时,大宋的反击也开始了。

鄜延路守将刘绍能在葫芦河中游的直罗镇设下伏兵奇袭西夏军,之後一路追到长城岭才意犹未尽的撤回大宋境内。

新任庆州知州王广渊抵达庆州,蔡挺终于把坐镇大後方的任务交出去,二话不说率军前往葫芦河和西夏人干仗。

京城的文臣一个个文文弱弱看上去连马都不会骑,仿佛只会风花雪月,但是大宋还没到後世那种文人真的只会读书的程度,文臣除了年老腿脚不方便这种特殊情况,平时也多是骑马出行。

西军身为大宋最後的武力担当,尚武之风虽然不如汉唐,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文臣能上阵拼杀。

不过能上阵杀敌的文臣大多本就是西北人,蔡大人出生在应天府那种中原腹地还能这麽生猛只能说是天性使然。

环庆路各军趁梁乙埋不注意哪儿防守虚弱往哪儿冲,河东那边也没闲着,府州守将折克行直接绕开主力军杀进西夏境内葭芦川。

府州位于陕西的最北端,北接草原南邻黄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府州折氏是云中大族,自五代便以府州为根基为中原政权镇守西北。

中原政权换了好几个,府州知州一直是折家人,大宋建国後府州知州也一直是折家子弟世袭。

那地方是宋、辽、夏三国交界处,无论契丹人入侵还是党项人来犯都能起到牵制和侧面支援,因为位置太过重要,百年来折家当家人几乎都是壮年战死沙场。

折家将不愧是折家将,这些年每次有战事先锋军中都有折家子弟,这次梁乙埋进攻环庆路,折家军从河东杀入西夏境内也是收获颇丰,大军去葭芦川转了一圈便斩杀数百户招降数千人。

折家是世代镇守府州的党项人,很多汉人干起来会被诟病的事情他们去干就没问题,很难说那些投降的西夏兵是真心投降还是被打的真能投降保命。

在环庆沿边的堡寨投降能被编入军中屯田或者操练,被折家将带回府州……那就自求多福吧。

苏机宜心怀慈悲,真心希望佛祖玉帝太上老君保佑那些倒霉蛋,人口就是生産力,活着做苦力总比直接砍了强。

河东折家军出动的消息很快传到前线,姚古羡慕的眼都红了,“苏大人您知道吗,折将军这次出兵还带上了他侄子折可适,折可适也没比我大几岁,他都能上战场我爹凭什麽不让我上战场。”

西北这边世代守边的将门不少,种家军、折家军、姚家军、杨家军等等等等,各家在对外时同仇敌忾,挣军功的时候也没谦让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