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91(1 / 2)

加入书签

二线非战斗单位,标准人数是一万人。

而旅比师人数少,标准人数在七千人。

师改旅的目的是提高军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大宋需要的也是提高军队灵活性和战斗力,哦,还要再加上一个裁汰冗余人员。

那就是大宋版的“师改旅”加“百万大裁军”。

不看韩绛在鄜延路的骚操作,目前大宋各路的小规模师改旅、啊不、小规模将兵法都进行的非常不错。

虽然进度慢,但是没有引起兵变,也没有耽误战事。

西北几路的反馈良好,蔡大人才好在进入枢密院後全面推行将兵法。

大宋开国时的更戍法是为了分化地方藩镇防止藩镇拥兵自重惹出事端,这麽多年来问题也很明显,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连武将自己都指挥不动手底下的军队,文臣就更指挥不动了。

范文正公和张将军当年在西北推行将兵法效果很好,西北的局势也渐渐稳定下来,可惜没等他们进一步经略西北大宋就迎来了连年天灾,朝廷只能和西夏议和专心应对各地的灾荒。

这一耽搁就直接耽搁到了现在。

好在虽然蔡大人早年在新政的事情上和范文正公意见不同,但是在军事上却达成了共识,在西北那麽多年不光打仗生猛屯田有术,在整改军队方面也很出成效。

要是郭将军没有和韩相公起冲突,他身为鄜延路最高军事长官可以直接统帅两到三个将(团)作战,而每个将(团)都有负责的都监(团长),如此也能解决战时职权混乱调兵难的问题。

还有就是,蔡大人走之前只在沿边几路试行过将兵法,永兴军路在鄜延路、环庆路、秦凤路、泾原路中间,虽然同在西北但是不属于沿边,所以永兴军路目前还是旧制。

赵卨对永兴军路的情况羡慕不已,“多好啊,到时朝中下令将驻军编成将可以直接编,哪像鄜延路……唉……”

不怕从头开始改,就怕改了又改改了又改。

蔡大人在西北的时候鄜延路已经尝试过改军为将,韩相公来了之後又重编了一次,没有意外的话接下来还得再打散重编。

番兵可以编入将中,每个将的人数也根据各地的情况浮动,但是绝对不能有将全是番人。

苏景殊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然後给倒霉催的赵秘书一个无能为力的眼神。

前辈加油,能者多劳,人生在世哪能事事都趁意,凑活着过吧。

赵卨叹了口气,事已至此,不凑活着过还能咋?

希望韩相公回京後就别再来了,西北遭不住,真的遭不住。

朔风卷雪,寒气袭人,腊月的京城已经很有年味。

短短三个多月而已,狄元帅再次回到京城,这次的心情和上次截然不同。

上次是回京领赏,他和身後的将士们从进城到进宫都是百姓夹道欢迎,刚好那时菊花盛开,满街的各色菊花差点把他们埋了。

这次回京是为了告状,天寒地冻雪虐风饕,城里的百姓热热闹闹准备过年,他们凄风楚雨走在街上都格格不入。

都怪韩绛!

狄元帅在心里骂骂咧咧。

要不是这人在西北乱搞,他们也不至于大冬天还不得安宁。

还想让民夫冒雪深入西夏境内修筑城池,信不信民夫能当场造反?

都已经是当朝宰相了,大宋那麽多民变怎麽来的总不能一点都不清楚。

告状!必须告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