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01(2 / 2)

加入书签

党项人把吐蕃的仇恨拉的死死的,从这次攻打武胜军也能看出来,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吐蕃人宁可把土地送给大宋都不愿意让党项人踏足,他跟党项合作只能让麾下部落越发不满。

董毡本身继承的是唃厮啰的势力,唃厮啰只有赞普血统,本家部族并不显赫,能两次一统青唐吐蕃靠的都是妻子母家的势力,放到他身上也差不多。

西夏那边如今自顾不暇,能给他的助力也几乎没有,等他回过神来就会发现和西夏联姻完全没好处。

还是看这次联军攻打武胜军,合作的两方能因为进军不同步自乱阵脚打起来,还能指望他们齐心协力抵御大宋?

不如指望天上下陨石。

第241章

*

汉家安定天下的最高战略一直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虽然到了大宋有点走极端,但是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从来没有变过。

不战而屈人之兵,换句话说就是以德服人。

吐蕃木征部明显不愿意臣服大宋,王韶接下来的任务除了经营已经到手的通远军镇洮军就是招抚木征。

手段可以是劝降,也可以是武力征服。

大宋的朝堂能消停半个月都是稀奇,这次也不例外。

辽国张罗起三十万大军却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让朝中那些畏战如虎的大臣安静了几天,等西北战报送回京城,一群人关于招抚木征的问题又开始吵。

以王安石为首的大臣态度坚定必须收复河湟,木征所掌控的洮河地区是重中之重,无论如何不能放过。

以枢密副使吴充为首的部分大臣主张将已经改名为镇洮军的武胜军还给木征,好让木征感受到大宋对他的友好永远心向大宋。

官家:……

谁给他们的错觉让他们觉得能这麽干?这麽多年大宋靠这个法子收服过一个番邦部落吗?

官家已经懒得和那些动不动就提议给番邦送地盘的家夥吵架,只要他听不见就等于没出现,那些人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木征控制的洮河一带位于西夏上游,河流上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是不择手段丧尽天良,从上游投毒都能让西夏元气大伤。

咳咳,此法有伤天和不能用,他就是打个比方。

总之就是,目前木征占据的地盘必须得回到大宋手中。

那儿不光是西夏上游,还是大宋进入河湟的必经之地,河湟本就是汉地,以前是大宋没能力收复失地,现在有能力了必须安排上。

那些动不动就想割地求和的家夥也别忙活了,岭南欢迎他们全家。

乱七八糟的话不用管,听他的就行,能招抚就招抚,不能招抚就武力打服,总之必须将失去多年的土地拿回来。

收复失地天经地义,这事儿大宋占理。

皇帝的态度在那儿摆着,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通远军和镇洮军都是番邦聚居地,连打带劝能让绝大部分部落的首领都低头听话,剩下那些实在不愿意归附也没关系,直接杀了以儆效尤。

主动归降的有官职爵位,被劝降的也有官职赏赐,挨过打的愿意听话也有奖赏,实在不愿意听话的还能人头落地。

待遇阶梯如此明显,别说通远军和镇洮军的番邦部落首领要缩着脖子做人,连木征和更远的董毡麾下的部落首领都开始人心动摇考虑後路。

给汉人当小弟不是啥丢人的事儿,祖先能干他们也能干。

就是说,主动归附会不会卖不上好价钱?

都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