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14(1 / 2)

加入书签

州出的,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劳王知州继续帮忙,盐州离不得人,他还得赶紧回去主持大局。

盐州刚回到大宋手上,他身为赶鸭子上架的知州真是片刻都不得闲。

要是西夏朝堂稳定下来准备发兵夺回盐州,他还得请兼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的王大人调兵御敌。

都是事儿都是事儿,嗨呀,怎麽那麽多事情呢?

回见。

王广渊:???

以前没发现这小子这麽厚脸皮啊。

外放为官果然能历练人,这不,脸皮都是历练出来的。

……

苏知州在庆州待了不到一天便马不停蹄的离开,他忙不是借口是真的忙,恨不得一个人分成八个来用的那种忙。

每天不是留在官署翻阅陈年卷宗就是去底下实地考察,陈年卷宗没翻出多少能用的,实地考察却考察出了不少连收税的官员都没注意到的小部落。

苛政猛于虎,部落真心想藏官府还真找不着他们。

这次能找出来那些小部落也不是他们眼力好,而是那些百姓听说大宋官府不光不会死命压榨百姓还会补贴贫穷村寨自己冒出来的。

部落里的壮丁特意扮成过路人去环庆路的村寨打听过了,传言都是真的,宋人官府真的会给穷人发粮食。

连大贵族都巴巴的南下归附,他们现世肯定也没坏处。

苏景殊从来没有这麽庆幸番邦尊崇大贵族的旧俗,幸好这些深山老林里的小部落在他们清查人口的时候就冒了出来,要是一切都步入正轨後又有部落陆陆续续从山里出来,他不敢想衙门里的官能尖叫成什麽样。

倒不是解决不了,也不是太麻烦,而是以为工作告一段落後忽然发现後面稀稀拉拉还有不知道多少工作在等着的感觉实在令人抓狂。

盐州重回大宋版图,沿边商贾发现西夏似乎没有要打仗的意思也都起了扩张産业的心思。

苏知州在定边城的时候就以胆大着称,如今升为盐州知州肯定有更多好政策在等着他们,好事宜早不宜迟,去晚了连渣都吃不上。

商贾们行动起来,读书人的动作也不慢,王大人还是低估了西北文人对状元郎的追捧,招贤令一出立刻在各城掀起辞职风波。

不光乡试没中的读书人跃跃欲试想要为国发光发热,连那些本就在官府衙门或者商号店铺里有稳定活计的文人也都心动不已。

去盐州当官是苦,但是苏大人是出了名的大方,跟着他不缺钱啊!

西北很少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文人,越穷的地方越重武轻文,能读书认字的基本上都能干力气活儿,只要有钱赚他们不在乎吃苦受累。

在别处吃苦受累是单纯的吃苦受累,去盐州还有为国捐躯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在苏大人的带领下将盐州治理成繁华昌盛的州城,朝廷的赏赐肯定能分到他们手上。

苏大人和狄元帅一样都不会克扣底下人的奖赏,还会拿出他们自己的分例分给底下人,跟着这样的上官心里踏实。

论当今西北关塞,绥德险阻秦州偏远皆易为控扼,为朝廷所忧者莫过于泾原环庆,泾原有镇戎军严加防范,环庆有庆州严防死守。

党项狡诈,来犯肯定挑容易骑兵发挥的地方打,所以镇戎军和庆州最为危险。

如今盐州更在庆州外,正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啊!

王广渊:???

话是这麽说,但是你们走的这麽利索是不是不太礼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