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6(2 / 2)
梁氏的抵抗比嵬名氏所有成员加起来都激烈,军中伤亡也更多,狄青留在兴庆府主持大局,另外又派五万兵马前去支援。
小皇帝入土为安,西夏境内的大部落首领都得进京朝拜。
所有大部落,能组建起两千以上兵马的部落一个都不能漏。
京兆府已经陆续派人去各监军司进行权力转接,十二个监军司就得有十二支护卫队,每支护卫队人数还不能少,不然遇到不老实的部落却镇压不了就太丢人了。
经过官家和两府相公商议,新收复的地盘不设都护府而是设关西、河西两路进行治理。
西夏的人口本就集中在东部,关西路范围虽广,人口加起来都不如永兴军路一路多。
不是行政单位的永兴军路,而是被沿边几路圈起来的军事单位永兴军路。
整个西夏的人口都比不过永兴军路一路,如果都是单纯的百姓的话倒是好管理,架不住党项人男女老少都能打,邻居那麽能打,迁居到那边的汉人为了不受欺负自然也都彪悍异常。
难管,相当难管。
河西路的人口没比关西路多哪儿去,但是河西走廊的战略意义更大。
那地方南北两侧是天然的高山大漠,南面祁连山向西与阿尔金山相连,山脉绵延雄浑,山顶常年积雪,融化的雪水流到山下带来充沛的水资源,北面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同样绵延数千里,翻过山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河西走廊南是水草丰美的祁连山大草原北同样是大大小小的草原,冬暖夏凉极其适合养马。
古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这话放到现在也没错,优质马匹什麽时候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儿是通往西域最快捷也最安全的道路,周边各个政权都想把持交通要道,鹿死谁手全看本事。
河西走廊在汉唐时都在中原王朝的管辖内,汉武帝往河西四郡迁移的人口超过二十万,如此才真正将河西纳入统治之中,所以当地百姓除了养马还会种地。
可惜党项人占据河西走廊後不光把商道祸祸的半死不活,连本来耕种的好好的的良田也大片大片的荒芜。
大宋拿回河西走廊後要发展畜牧恢复农耕,还要想法子让改走青唐的西域商人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党项人不会做生意没关系,他们汉人会做生意。
这事儿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只需要让西域各国知道河西走廊回到大宋手上就行。
青唐路不好走,商队和西域的朝贡队伍只有没办法了才会走那儿,在党项人占据河西之前他们都是走先辈们走了无数次的丝绸之路。
一般情况下中原政权都很好相处,只要服软称臣定期纳贡就能定期收到比贡品多的多的回赐,所以即便中原政权的兵马到不了遥远的西域,西域各国依旧时不时派使臣进京。
中原政权有没有发生变化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带回丰厚的回赐。
看甘州的回鹘人,只是会说好听话就把中原的皇帝哄的团团转,昂贵的丝绸一赏就是上千匹,还有数不清的银器首饰,再富庶的国家看了都眼馋。
漂亮话而已他们上他们也能说,还能说的更漂亮,中原皇帝喜欢听的话他们整个使节团都能现学汉话,肯定比回鹘人更懂得怎麽哄人。
西域各国对富庶大方的东方邻居好感值极高,区区俯首称臣,反正中原人不会到他们的国土上指手画脚,看在那丰厚的回赐的份儿上忍了。
但是西域各国的使节团和商队要抵达中原就要经过河西走廊,党项人游牧为生骁勇善战,拿下河西後在河西设关置卡,征收高额税收的同时还派兵劫掠,为了搞钱无所不用其极。
李德明李元昊父子都是聪明人,西夏和大宋关系不好,若西域各国和大宋关系好很容易联合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