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72(2 / 2)
多好一个帝王心腹的差事,在这儿愣是混的猫嫌狗厌。
因为走马承受归经略安抚使管,但是帝王心腹又往往不甘心被地方要员官署所以经常和经略安抚使对着干,这种事情发生的多了朝廷便严令不许走马承受干涉地方军政要务,可同时又给了他们“风闻言事”的权利,相当于在军中放了个御史谏官。
後来走马承受改为廉访使,顾名思义,就是监视经略司是否廉洁奉公的官员。
差事很好,就是得罪人。
种师道本人身正不怕影斜,他不怕有人在旁边看着,奈何官场弯弯绕绕太多,鲁达无甚背景性子又直,让他当廉访使不是提拔是把他往火坑里推,所以这个世界的他就想法子将人弄到渭州经略府当个不那麽惹眼的提辖。
官职是低了许多,但是胜在安全。
没想到就算这样也还是没挡住後头的事端。
朝中奸臣当道,地方也没好哪儿去,不是所有人都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太较真不适合这个大宋。
白玉堂听的唏嘘不已,然後让他们打起精神,“没事,咱们官家也来了,他可以继续清清白白当个正直的官。”
不是所有的朝廷都容不下好人,他们官家就很不错。
正好他们现在在造反,只要有本事不拘什麽性格都能用,跟着朝廷没出路,还是老东家那儿好。
他们那儿是英明的皇帝还有无所不能的宰相,真的不要来试试吗?
种师道和姚古听到这里终于反应过来,难怪南边的造反阵势那麽大,原来他们官家和苏相来了。
干干干,什麽朝廷什麽昏君统统滚开,他们要去走康庄大道,才不跟满朝奸佞共沉沦。
所以官家和苏相什麽时候打到长江以北,只要大军北上,他们俩立刻带着麾下将士响应,到时一定能打朝廷个措手不及。
造反嘿嘿嘿,他们也没干过呢。
白玉堂:……
全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
白五爷溜出来一趟还有意外之喜,杭州城中,苏景殊和赵顼得知姚古和种师道是他们熟悉的那个姚古和种师道後立刻有了新想法。
大宋最精锐的士兵几乎都在那俩人麾下,只要姚家军和种家军站在他们这边,朝廷就算还剩下百万大军也和光杆司令没区别。
人多不意味着战斗力强,要是真的能靠人数取胜,这边的大宋也不至于有靖康之耻。
既然如此,那就可以玩点花的了。
小小苏大人招呼着穿越小分队成员开会,决定借朝廷大军围剿的机会将他们的名气扬出去。
方腊利用明教组织起义,宗教这玩意儿沾了容易惹火烧身,但是对招揽百姓是真的有用,尤其这年头不讲科学,更是给鬼神之说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明教是由摩尼教汉化而来,教义简单来说就“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目不识丁的百姓也能听懂。
唐时浙东一代起义军首领陈硕真,就是那个称帝比武则天还早的“文佳皇帝”,就是利用摩尼教在睦州揭竿而起,虽然起义失败,但是相传她在睦州留下了“天子基”和“万年楼”。
方腊起义时将“天子基”和“万年楼”这些能利用的传言全利用上,还在睦州完善了明教的“五府六部”,他当起义军首领的水平怎麽样暂且不说,当教主的本事是真行。
反正他们是在衆目睽睽之下掉到方腊祭天的祭坛上的,最先跟随方腊起义的百姓都亲眼所见,当时就有很多人对他们纳头就拜,经过这麽些天的发酵,他们家腿腿号称明王降世都不会有人反驳。
佛祖玉帝什麽的太遥远,神宗皇帝离他们很近,当今圣上昏庸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