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5(2 / 2)

加入书签

路上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小郎好奇,公孙策看了包拯一眼,得到允许後便说给他听。

虽说《武经总要》中总结了很多火器,但是军中的武器其实依旧以刀戟弓弩为主。

火箭射程近,震天雷也投掷不了多远,因为火药的威力太小,只能用来吓唬人而无法伤人。

若非如此,昨夜曾公也不会那麽激动。

不过广备攻城作和京城其他几个武器作坊制造武器的速度并没有因为战事减少而降低,太平无事时工匠们琢磨新武器,边关有战事发生,只广备攻城作一天就能造出上万支火箭。

无论有无战事,各个作坊都要完成定量的任务。

各作坊的工匠分工明确,南北作坊每年要造各种铠甲、马具、床子弩等三万余件,弓弩院每年要造各种弓、弩、箭、镞等一千六百余万件,各州的作院每年要造各种弓、弩、铁甲数百万件,同时还要制造其他军械以备军用。

只看兵丁和兵器数量,辽国拍马也比不过大宋,可惜朝廷畏战,每年那麽多军饷兵器也派不上用场。

苏景殊有气无力的靠在车厢上,“先生,别说了。”

再说就要心肌梗塞了。

公孙策摇摇头,这才哪儿到哪儿,要是朝廷一直不思改变,等他将来入朝为官直面朝中倾轧可如何接受的了?

马车一路往北出城,京城附近没有山,北郊的大片园林都归皇家所有,广备攻城作就坐落在远离京城喧嚣的僻静处。

苏景殊看着面前连绵的屋舍,听着时不时响起的爆炸声,眸光呆滞,“先生,这是远离京城的僻静处?”

作坊作坊,他潜意识以为能叫作坊的规模都不大,就算公孙先生刚才说了这些作坊每年造出的兵器盔甲弓箭以百万千万计,他也还是没什麽概念。

真到地方了才发现,这不应该叫作坊,这应该叫特大型兵工厂。

不对,是特大型军工基地。

看这一眼看不到头的屋舍院墙,保密工作不好做啊。

苏景殊对他们的配方很是担心。

公孙策看出他的想法无奈笑笑,“附近有禁军驻紮,广备攻城作方圆十里禁止生人靠近,作坊里面的守卫也极其严密,不是想闯就能闯进来的。”

虽然朝廷在很多事情上都令人失望,但也没有漏风到随随便便就能有人闯入武备作坊的程度。

苏景殊这才安下心来。

他们一行人来的很早,但是曾公亮和李珣来的比他们更早。

出来迎接他们的是个中年官员,看打扮像是文官,但是看见炸药爆炸时的兴奋又不太符合苏景殊对文人的刻板印象。

来者先和包拯寒暄几句,然後笑眯眯看过来,“这位就是苏君明允家的小郎吧。”

苏景殊:!!!

又是他爹的熟人?

不等他有反应,那人率先自我介绍,“犬子苏诒,小郎可还记得?”

苏景殊:……

很好,不是他爹的熟人,是昨天看热闹的国子生家长,那位给了他编故事灵感的苏诒他爹。

“小子景殊,见过苏大人。”

苏颂笑吟吟应下,然後带他们去里面找曾公亮,一边走一边说道,“广备攻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