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7(2 / 2)

加入书签

话说回来,他即位後要培植亲信,科举考试也要提上日程。

直接从朝中选人固然重要,科举考试中的新人也不能放过。

科考不是非得三年才能考一次,回头和礼部商量商量,今年已有春闱不好再准备秋闱,而且时间也来不及了,不如让各州府去准备明年的秋闱。

这样後年春闱就能再选出来一批进士,那一批进士就是独属于他的天子门生。

京城百姓欢送使团离开,满怀期待的等着他们凯旋,使节团里的年轻官员压力很大,但是更多的还是兴奋激动。

官家将那麽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他们一定得从辽国身上撕下来一块肉才行。

公孙策以为朝廷这次不会再派展昭随行护送,不料他还是猜错了,开封府展猫猫再一次荣获护送使团北行的任务。

和上次去大名府接辽国使团差不多,上次接辽国使团是怕那些契丹人在路上被热血上头的江湖人暗杀,这次护送使团是怕他们大宋的使团在路上被辽国使团雇凶给杀了。

当然,也要防备大宋和辽国的江湖人乱来。

上次出任务去大名府一路憋屈,这次去大名府扬眉吐气,展猫猫穿上崭新的官服,感觉新衣裳的颜色都比之前的更鲜艳了。

意气风发的大宋使节团和死气沉沉的辽国使节团一同离开汴京,以前是契丹人路上叽叽喳喳宋人缄口不言,现在是宋人路上叽叽喳喳契丹人缄口不言,路上的氛围“和谐”极了。

苏景殊和赵仲针就是在这麽个氛围中离开京城的,两个少年郎听着耳边欢呼雀跃的声音心情激荡,只恨百姓们欢送的不是他们。

不着急,他们还小,等他们过些年能为国效力,到时百姓们也会这麽为他们欢呼。

不知道那些使臣是什麽想法,如果是他们的话,他们直奔辽国皇宫取辽帝脑袋当酒壶的心都有了。

赵仲针拍拍胸口,“不着急,咱们应该赶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谈判。”

苏景殊重重点头,“赶得上!”

辽国不是待宰的羔羊,那边强硬惯了,就算大宋研制出威力巨大的火器也不一定按照他们的心意行事。

和燕云十六州相比,那几十万的岁币根本不值一提。

苏景殊没怎麽和契丹人打过交道,不过他觉得事关国土不是威慑几下就能解决为题的,大宋和辽国之间还是得打一仗才行。

挨打了才知道疼,不挨打只听威胁到最後可能威胁就没用了。

所以他努力努力一定赶得上。

官家这次挑的使臣年纪都不大,好几个都是前几年的进士,不管下次和辽国谈判是什麽时候,先考个进士肯定没错。

赶早不赶晚,赶的太晚就赶不上趟儿了。

马车顺着官道往西去中牟,赵仲针掀开车帘往外看,非常期待途中能遇到点儿刺激的事情。

苏景殊看着旁边跟着的二十位持刀护卫,觉得小光国公的期待十成十要落空。

山贼抢劫也是抢他们能打得过的,他们这边足足二十个身强体壮的持刀护卫,沿途的劫匪躲还来不及,没有不长眼的会主动撞上来。

赶路无趣,赵仲针看了一会儿就放下车帘。

秋天是忙碌的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