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3(1 / 2)

加入书签

口问道,“狄将军仓促而归,边城形势如何?”

外面的谣言他已经听过,虽说朝中因此弹劾狄青的人很多,但是官家的态度很明确,所以他并不担心朝廷会自毁长城。

狄青看包拯对他那麽放心,更加觉得新即位的这位官家是个明辨是非的好官家。

不捕风捉影打压武将的都是好人!

狄大元帅将最近的几次战事说了一下,然後摇头叹道,“西夏狼主无时不想寇边犯境,入秋以来游击骚扰不断,我去彼走,我走彼来,烦不胜烦。”

西夏那边今年冬天肯定不好过,不然不会骚扰的那麽频繁,还用出那麽狠毒的离间之计。

边城是多事之秋,这时候让他回京他也放心不下,奈何官家传召不得不回。

包拯对此也是无奈,文彦博文相公铁了心的认为武将权柄过大害国害民,狄青又是野路子出身,西北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草木皆兵,官家和其他几位相公劝了很多次也没能使他回心转意。

好在入秋之前京城往西北和北边都送了不少武器,即便将领的指挥出了差池也能靠武器挽回一局,不至于让犯边的异族长驱直入打到中原。

“有狄将军的威名在,西夏必然不敢贸然行动。”公孙策笑了笑,不知想起了什麽又说道,“景哥儿先前从兵书上看到个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当时觉得这话虽然浅显却很有道理,现在看来,的确是打游击的好法子。”

“先生,用这法子的是我们还好,现在不停骚扰游击的是西夏,边关防备起来实在是焦头烂额。”狄青叹气,然後侧过身子问道,“先生,景哥儿哪儿看的兵书?里面有这十六字诀的应对之策吗?”

公孙策摇摇头,“这倒是不太清楚。”

那小子看的书又多又杂,平时想起来什麽都假托是书里看的,究竟有没有那些书都不好说。

他哥苏轼在春闱的时候都能干出编典故的事情,上梁不正下梁歪,那小子能正经到哪儿去?

狄青遗憾不已,“下次见了景哥儿去问问,那麽好的兵书怎麽能藏着掖着?”

公孙策看看包拯,两个人对视一眼,都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真要有那麽一本兵书还等得到狄大元帅开口问?肯定早已印的满大街都是了,市面上没有那就说明那本书九成九的不存在。

“狄将军奉诏回京,官家亲口说出要为将军赐婚,不知将军何时大婚,我等也好上门讨一口喜酒喝。”包拯促狭的笑笑,“想必西北军中也都在等将军的喜酒喝。”

狄青想起军中那群牲口忍不住头皮发麻,别说军中,就他府上那些副将亲兵都快把他烦死了。

成个亲而已,至于天天荡漾的跟叫春儿的猫一样吗?春天还没到呢!

狄大元帅义正言辞,“强敌未灭,何以家为?”

先定个小目标,灭了西夏再成家。

包拯不赞同的摇摇头,“狄将军,所谓治国齐家平天下,大丈夫立身处世,只要心在朝廷又何须墨守成规?”

狄青撇撇嘴,转身看向公孙策,“公孙先生,您怎麽看?”

单身人士公孙策:……

这才是狄大元帅造访开封府的真正目的吧?

公孙策起身朝包拯深深一礼,“听包大人一席话,学生茅塞顿开,受教了。”

狄青眼睛一亮,“先生想成亲了?”

公孙策煞有其事的摸摸胡子,“可惜学生已经老态龙钟,悔之晚矣,悔之晚矣。”

包拯:……

包大人叹了口气,让人将不知道去哪儿偷闲的展昭找来,这个话题他们仨应该都能谈得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