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6(2 / 2)

加入书签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简直生猛的不符合大宋的风格。

大宋那麽怂,怎麽可能有那麽猛的军队嘛?

别说,还真有。

有汉人出身的种家军,还有鲜卑出身的折家军,折家军甚至比种家军还要出名。

据说折家从从唐代初年就人才辈出,南北朝时期徙居府州,之後内屏中国外攘夷狄,五代诸国和大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世代相袭。

种家人在西北四路轮着驻守,折家是死守府州,历任府州知州全是折家人。

别的州的知州三五年就走,府州不一样,人家的知州世袭。

果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他还没行万里路,但是他现在已经能体会到行万里路的好处。

他以为他看的书不少,对朝中事务也不是一无所知,但是具体到某些事情还是两眼一抹黑,不像他爹,问什麽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姜还是老的辣,古人诚不欺我也。

所以啊,他们西北有那麽多能打的将士,西夏脑子抽了吧还要打仗?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小小苏把他最近听来的西北种家军和西北折家军的事情讲给小金大腿听,对大宋踏平西夏又多了几分信心。

粮草不够就慢慢攒,总有能攒够的那一天,没准儿不用他们主动打,西夏乱到一定程度直接自己就散了。

绥州都能自己长腿重回大宋的怀抱,灵州、银州那些州为什麽不可以?

只要活的足够久,什麽离谱的事情都能见到,他们还年轻等得起,只能灵州、银州那些州自己长腿跑回来。

小金大腿,你是不是也很期待?

赵仲针:……

比他还能幻想,不愧是能写话本子的人。

“小郎,西北的守将不只狄将军一个,那些家夥为什麽只盯着狄将军弹劾?”赵仲针又想到个问题,于是歪着脑袋想里面的弯弯绕绕,“折家军我没怎麽听说过,种家军我听过啊,种家还有小辈在京城呢。难道因为他们有家族而狄将军只有一个人,所以那些家夥欺软怕硬只弹劾狄将军?”

苏景殊若有所思,“有可能。”

有个词叫人多势衆,种老将军足足八个儿子,八个儿子再生儿子,他们家的人口有多兴旺可想而知。

欺负一个人就是欺负一大家子,只要一大家子里有一个暴脾气,出门就得担心被套麻袋。

挨了打之後还不一定能找出罪魁祸首,对面那麽多人,麻袋一套谁知道动手的是谁?

弹劾狄青就不一样了,狄青只有一个,被套麻袋了嫌疑人也只有一个,挨打就再弹劾,弹劾就继续挨打,额……

反正大概就是这样,他又不是那些文臣,哪里能猜出来他们是怎麽想的?

赵仲针拍拍手站起来,“我想着年後去西北一趟,我爹在京城轻易不能动弹,我这个当儿子总能替他去前线鼓舞士气,当年真宗皇帝就是这麽被寇相公强行拽到前线才让前线士气大振守住了城池,我觉得我也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