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4(1 / 2)

加入书签

是孤身一人,有官家给他撑腰,还有韩相公帮忙,他的处境没有公主想的那麽糟糕。

但是公主想歪会显得他更厉害,所以他也没怎麽解释。

不解释会被公主夸夸,为什麽要解释?

乐平公主发现狄青在朝中游刃有余後就不担心他会受欺负了,正巧这时候查出有了身孕,于是不再花枝招展的往外跑,而是安心留在将军府养胎。

崽他爹忙于朝政,她们娘儿俩安安生生待在家里,免得成为靶子给崽他爹添乱。

狄青回京後一直很忙,不光是军制改革还有和朝中文臣勾心斗角,新成立的军器监也需要他这个熟知军事的武将来给参考意见。

朝中身居高位的武将不多,殿前都指挥使李璋是仁宗皇帝的表兄弟,广备指挥使李珣也是仁宗皇帝的表兄弟,官家要提拔属于他的亲信,左看右看只有狄青最合适。

既然要改军制,索性连着略显混乱的武备作坊一起规整规整。

赵曙继位後从大宋和西夏的战事中看出不少问题,地方制造兵器的作院暂且不提,只京城的兵器制造作坊就让他看的两眼发晕。

有的一个作坊干好几种活儿,有的好几个作坊干一种活儿,自从有了炸药的方子,火药作那边也开始乱,于是直接仿唐时旧制设军器监来执掌中央和地方的兵器制造。

大宋冗官不只这一处,兵器作坊这边还是比较好梳理的,其他衙门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想动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军器监相当于把所有和兵器制造有关的差事集中到一起,这些差事本就和其他官府衙门不太一样,所以裁撤无用作坊的时候进行的很顺利。

没用的作坊裁撤掉,类似的作坊合并到一起,一把手还是广备指挥使李珣,只是改名为军器监编判,职务同样是总领军器之事,不过军器监还有同判一人,下属其他官员都由官家另外选定。

李珣任军器监编判,同判不是旁人,正是之前在制造炸药火炮中立下大功的苏颂苏子容。

按理说这里面没有狄青什麽事儿,但是狄青是最先在打仗时用到火炮炸药的将领,兵器从制造到使用之间的弯弯绕绕不少,所以他也得跟着一起拟定军器监的新章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仗也是如此。

能拼武器就最好不要拼人命,大宋的丁口多也不是这麽个消耗法,官家对新设的军器监甚是看重,各种要求卡的非常严格,坚决不许出现因为兵器而导致将士们在战场上丧命的情况。

京城的兵器制造作院要按军器监所定兵器的样式,各兵器制造作院每旬都要派人对所制兵器的数量进行统计,还要检查、考核,实行赏罚。

检查考核的内容很多,包括领取的原材料和成品的数量是否相当、干活是否勤快、手艺是否变差等各种条目,不光不许偷工减料,要是手艺变差还要调离原岗。

要是原料采买出现差池,以如今军器监的布局查起来也很容易,想克扣或者贪污也不容易。

京城兵器制造作院进行大变动,各州兵器制造作院也得跟着一起改,地方用京城造出来的武器当样本来造,要是质量不合格,那就得找当地官员的事儿。

还有个重中之重,就是对于泄露兵器制造样式者的处罚。

干的好有赏,干的不好有罚,要是敢泄露军器监的机密,得嘞,直接按照叛国来处理。

毕竟除了要和他们打仗的辽国和西夏也没什麽人会对军器感兴趣,将军器监的机密泄露给契丹人或者党项人和叛国完全没有区别。

狄大元帅以为他在枢密院站稳脚跟後就能闲下来,没想到枢密院没人给他使绊子之後反而越来越忙。

官家快快多挑些亲信,再这麽下去他就忙到没时间陪媳妇了。

乐平公主有孕,最高兴的不是她和狄青而是狄娘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