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9(2 / 2)

加入书签

“和投稿者联系过了吗?对方有没有看过完整版剧本?”项目会议上,孟格桑询问。

“联系过了,剧本新增的细节就是对方提供的思路。”

在场的诸位没一个去过代孕机构,要想完美还原场景全靠投稿者口述以及部分阅过即焚的偷拍照。

孟格桑不知道的是,看到照片的那天,编剧部的作家们统一更换了新键盘、茶杯和手机。并且一连几天黑着脸,像吃了炸药一点就爆。

她没看到照片,只看剧本描述就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拍!给我好好拍!”孟格桑在会议室当场拍板,“越写实越好,越还原越好。哪怕豁出去名声和脸面不要,我也一定让它出现在大众面前。”

老板发话了,并蒂影视仿佛上满发条的机器,日夜不休地开始运作,组建剧组。

导演和幕后工作人员并蒂不缺,家里有调教好的班底,按部就班动起来即可,重点在投资方和演员。

第一批确定出演名单不出意料是三个人,孟格桑,陈芷燕,蒋平芳。

需要好姐妹搭把手的时候,孟格桑是半点不客气。口头答应还不行,亲自飞香港盯着两人签出演合同。

事情尘埃落定的那一刻,她没忍住抱着两份合同亲了一口,陈芷燕和蒋平芳纷纷嘘她。

“没出息!”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们管我!”孟格桑不以为耻,美滋滋地说:“等拍摄结束,我请客。地点任你们挑,消费不限。”

陈芷燕来精神了,“这可是你说的?一言既出——”

孟格桑:“——驷马难追!”

笑闹过后,蒋平芳关心地问:“投资找得怎么样?要不要我们帮忙?”

并蒂的项目向来不缺人投资,尤其这一次不仅有孟格桑出演,还有赵茂德掌镜。圈子里的人多多少少有点迷信,并蒂+孟格桑+赵茂德,红buff拉满。

若不是这么个题材,蒋平芳压根不会过问。毕竟从前桑桑提起这茬儿,理由只有一个——带她们赚钱。

孟格桑摆摆手,“安心,没到那个地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利,人还爱求个名儿。

“这个项目拍好了,虽然挣不了多少钱,名声倒是能挣一笔大的,总会有人心动。”她笑了笑,一口饮尽杯中酒,“我和赵导上门敲敲边鼓,问题不大。他们得名,我们得些便利,也算双赢。”

甭管真心假意,只要目的一致。只是这一次,可不是有钱就能入场的。

从香港回到上海后,孟格桑又急匆匆飞往北京。

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学校的师生天然便是属于她的人脉。有困难,找老师。作为央戏杰出校友,请老师帮忙推荐几个实力派演员,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如果说演艺圈是一座金字塔,爬到塔尖的人只是万分之一。绝大部分人只能演配角甚至龙套,日复一日不得出头,哪怕他们同样努力同样热爱。

成名已久的演员或许会因为各种原因拒演《追光者》,他们不会。

孟格桑此次前来,就是想找一位合适的第一主角,出演调查记者周澜。因为对外貌不作要求,只看演技和年龄,人选比较好找。

一周后,借用央戏的空教室,赵茂德和孟格桑给前来试戏的六名女演员举办了一个简单的试镜。

六人不都是央戏毕业,有孟格桑的师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