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2(2 / 2)

加入书签

大宋早已有专门卖肥皂团的铺子了,以前杨柳东巷就有一家做肥皂团的,后来他们家搬走了。但顾婶娘去串门时大概见过几次他们如何做的,这东西实在不难,她回来自己摸索几次竟然学会了,从此她做了不仅自用,还会挑到集市上卖钱。

她还不藏私,没多久,杨柳东巷的妇人都跟她学会怎么做肥皂团了。

沈渺今儿便也成了她的肥皂团关门弟子。

“猪胰子捣好,便加些豆粉、猪油、草乌、无患子、侧柏叶……”顾婶娘一边说一边加,其他材料也都大致用石钵研碎,混在一块儿后,便再次捣烂,搓成团状,再放在阴凉处晒一日便能用了。

果然挺简单的哎。

沈渺好奇地捏着手里还没完全定型的肥皂团,闻起来还有点臭乎乎的。

“别嫌弃丑,咱们这样做,可比铺子里买来实惠多了。外头这样一块,卖三十文。”顾婶娘洋洋得意,“加了无患子,只要沾水搓洗便能搓出不少泡来,拿那泡,扑在脸上和你的头发,这样搓洗搓洗,洗出来极干净干爽,舒服着呢。”

这不就是……手工洗面皂?沈渺抓在手里左看右看,觉着若是将这东西放进模具里一压一切,简直与后世卖得贵上天的手工皂一模一样。

这东西成本也不算很高嘛。

所以上辈子一块手工皂凭什么卖一百多?人家千年前的物价都才三十文!觉着自己被骗了的沈渺顿时愤愤不平了起来。

顾婶娘将肥皂团都摆在簸箕里,忽然瞥见沈渺搁在廊下插在瓶子里的茉莉花,心中一动,想起那日来吃汤饼的书生,低声地凑过来与沈渺耳语:“大姐儿,你老实与婶娘说,是不是有人家看中你了?”

沈渺怔了怔:“没有。”

“真没有?”

“真没有,都是上门来吃汤饼的。”沈渺坦坦荡荡地笑了笑。就连来得最频繁的谢家九哥儿,那人家也是一本正经来谈生意、谈合作的。

哪有什么情愫可言。

和九哥儿谈股份的时候,她险些便脱口而出要五成股了,后来转念一想,一人占一半不好,对等的股权结构,会引发决策僵局,到时候有什么事儿你说东我说西,岂不是总无法达成一致?

还不如让利,她当个有效大股东,也不要参与那么多经营管理方面的事儿,享受红利就成了。

结果她的话在嘴边转一圈及时吞了回去,改要三成,但手已经刹不回来了,后来她便在谢祁不解的目光中,又讪笑着慢慢缩回了两根手指。

而且她又与九哥儿探讨了好多细节,也不知他回去与谢家大娘子商议得如何了。

若真能促成此事,她与济哥儿、湘姐儿便多了一笔稳定的积蓄,生活便更有保障了。日后这家作坊经营得好,她得分红多,以后她的面馆要开分店或是扩大规模,也有了启动资金。

沈渺想得出神,却听顾婶娘还抱着簸箕嘿笑:“这可不一定!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看重你的人,才来吃汤饼的?”

“我是和离过的人,哪会有人吃几碗汤饼便想将我娶回家去呀?”沈渺说是这么说,其实心里高兴得很,恨不得没人来求娶她。她其实觉着这样挺好的,和离一事给她省却了许多麻烦。

顾婶娘却不赞同,左看看右看看,见巷子里安安静静无人经过,这才偷偷和沈渺说:“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