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7(2 / 2)

加入书签

戚县丞思忖片刻说道:“这怕被民间说与民争利。”

戚县丞在新奉县经营多年,他是传统的儒生最注重名声,这个名声传出去可不太好听。

江主簿觉得这是一个好事,他反驳道:“县里的辣酱坊跟榨油坊赚的钱是县衙里的公账,怎地算是与民争利了,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郑山辞:“……”

郑山辞:“我们少数服从多数。”

戚县丞想了想开两个坊的钱对县衙没多大开销,由着郑山辞去做。若是成功了,他们都得了好处,若是没成功,跟他也没多大干系。戚县丞默认了这件事。

县衙里管着土地,这地租的事就不用怕了。找能工巧匠开始建辣酱坊和榨油坊,郑山辞初步想一个坊大约二十个人,人员简单一些。

郑山辞亲自选了土地,让工房的人去建设。郑山辞把工房的管事找来说道:“用的材料要好,要有窗户,这做成了,以后新奉县的人都可以去坊里干活。”

“是,郑大人。”

把这件事落实,郑山辞心里更有把握了。工房的人一年到头都没忙几场,这次被郑山辞指使去建辣酱坊,倒是精神劲儿头起来了。

这历来的县令到了这里多的是混吃等任期结束,或是平调或是升迁,总之对新奉县的事就是不上心。郑大人折腾好啊,至少表明郑大人是在做事。

从郑山辞上任后,先是让衙役们秋收无犯,当时就让县衙里正直的人对他很有好感。郑山辞又去审理了卷宗,这下全县的百姓都知道郑山辞重礼法、知礼节。现今新奉县最缺的就是钱粮,郑山辞又提出建辣酱坊和榨油坊,大多数人还是乐意的。

县衙里有钱了,他们也好办事。

要下值时,郑山辞正要回去,江主簿见了郑山辞问道:“郑大人,您用了晚膳去钓鱼么?”

郑山辞有些手痒,他点点头:“江大人也要去么?”

江主簿心中一喜:“当初说的跟郑大人切磋切磋,现在就有机会了。”

郑山辞闻言便跟江主簿约好了时辰,届时一同去钓鱼。

新奉县还是有河流,只是同大河比起来就显得很少了。用了晚膳,郑山辞拿了鱼竿跟鱼篓,还穿了一身笠衣防着下雨。

虞澜意见他这幅模样,又想到当时在京城骑马时遇见郑山辞在钓鱼的场景,他的目光落在郑山辞脸上说道:“你要去钓鱼?”

“同江主簿约好了。”

郑山辞问虞澜意想去么,虞澜意不想去池塘枯坐着,拒绝了。

晚上郑山辞便走了,虞澜意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他突然觉得这个床变得大起来,他还能在床上打几个滚。

虞澜意还有些满足。

郑山辞到了池塘,跟江主簿把鱼钩一放就稳坐泰山,郑山辞的目光落在池塘边上,他觉得这地方都土壤肥沃,可以种些作物。等他自己意识到在想什么时,他自己都不禁觉得有些好笑。怎地看见什么,都想着种田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