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6(2 / 2)

加入书签

听见这话,文武百官都肃静下来,给武明帝行礼,武明帝说平身,他们才直起身子,眼观鼻观心的站好。

边疆无战事,长阳侯对早朝提不起兴趣,其余的武官同样也是,只有文官还是有人谏言。

来回拉扯几次,武明帝低喝一声,他们便噤若寒蝉了。

“对了,近日新奉县县令给朕献了一个水泥方子……”龙椅上的皇帝嘴巴一张一合的,没人敢抬头看。

长阳侯本来内里还是一副与世无关的样子,结果从武明帝的口中听见了新奉县县令这几个字,他顿时一个激灵,耳朵竖直了。这二儿婿的官名怎地出现在金銮殿上了,这、这太不合理了。

长阳侯心脏直跳,不知道二儿婿究竟给陛下献了什么,还要在早朝时特意把这件事单独拿出来说。

其余的文武百官同样心中也有同样的疑惑,在朝中的官员谁在乎一个正七品县令,怎么还在早朝时听见了这个官名。

李御史悄悄的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郑爱卿这方子利国利民,我已经让杜爱卿去办了,赏赐金银珠宝……宝花腰带一条。”

宝花腰带,这是亲近之臣才会赏的物品,表示了皇帝的关注和亲近。

长阳侯完全愣住了。

第78章 岳父的喜悦

长阳侯是没有反应过来,早朝时听了二儿婿的事,神色一直恍惚着直到下了朝。有相熟的官员知晓郑山辞是新奉县县令,便来跟他贺喜。

“侯爷恭喜恭喜,你的二儿婿没在京城也入了陛下的眼,还是你慧眼识珠。”

“侯爷,这事瞒得好,我是今日才知道的,你给你二儿婿又使了多少劲。”

长阳侯一一说明,听见这句话,心中纳闷,他还没使劲。

长阳侯只说:“谬赞了,山辞还年轻,以后要学的地方还多。”

“侯爷还要谦虚,以后怕是要到京城做官了。”有勋贵觉得长阳侯不实诚,都已经被陛下下旨说了这事,长阳侯还是藏着掖着的。

长阳侯心里糊涂着,等下值后再去问澜意这是怎么回事。这些话他接几句无妨,只当他们心里泛着酸气。什么话,现今他听着都好。长阳侯也记着仇,当时澜意嫁给郑山辞时,京城中有多少人都看他们侯府的笑话,便是不在他跟前说,在背后里也是说过千回万回,等着看他们家的好戏。

长阳侯心中暗爽,嘴里还是谦虚着。

虞长行是要在皇宫当值,当下也没时间浪费,心里也糊涂,他便压在心里,陛下那他是不敢去问的,只回家问弟弟。

朝臣之间心里揣着心思,要说这些进士,除了在翰林院的前三甲,还有一些家世显赫的二甲进士在朝做官便也是芝麻小官,他们都还稚嫩着,而且根本就没有露脸的机会。在朝的官员哪个不想在武明帝面前露脸,哪里还会把机会留给这些新人。这露脸的机会都是要靠自己、家族去争取的。

他们只偶尔关注一下前三甲的状元、榜眼、探花,谁知道还有一个在地方上的县令。这次在武明帝面前大大的露脸了,都跟利国利民扯上关系了,可见这评价不低。赏赐的金银珠宝倒是很常见的东西,只宝花腰带让人在意。

“我记得这是长阳侯的儿婿吧,这么有本事。”

“以前倒是没看出来,去了那偏僻的地方名字还能出现在陛下的御桌上。”一个官员嘴里泛着酸气。

“只是献上了一个方子就得了这好处,还不知道这人是不是有真材实料的,至少学问上还是欠缺的,不然怎么只是一个三甲了。”

“长阳侯有两个儿婿,一个是叶世子,一个就是这郑山辞,别人是县令,等以后是要升官的。这长子跟安信侯又结成亲家了,以后的权势大着。”

两个儿婿,免不得要做对比。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