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9(1 / 2)
,外皮微焦内里酥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工人吃过第一轮后还能去添菜。
足足吃了三碗饭后他们才歇下来。晌午睡觉有工房,都是大通铺,他们各自找好位置,杂役去拿了几盆炭火过来给他们烤着便离开了。
这炭火的分配宫中都有份额。以往这些炭他们是一星半点也没见着,他们便是带了汤婆子来,另外家里的婆娘跟夫郎自己绣了手笼来暖手。汤婆子需灌热水才暖和,还有使几个钱予厨子,让他们给汤婆子灌水后,他们拿着汤婆子放进被褥里便暖和了。
有的工匠是刚被选上才入匠籍,有的祖上都是几代匠人了,手里积蓄,这般把汤婆子拿去灌热水松快一阵也是省得的。
“这厨子也知郑大人的厉害,我去灌热水只收了我一文钱。”
工人听说只收一文钱,心思就活络起来,自己拿了汤婆子也去灌水。
他们灌了水自己放进被褥里,眼下还是睡不着。晌午吃饱的人倒是早早的就睡下开始打鼾了。
余下睡不着的人还多聊几句,大概都是家长里短的,家里的婆娘跟孩子,京城中听来的八卦。说来说去说到今年攒了多少钱了。
一个年轻匠人叹气,“基本上都尽数花了。单单是家里的三个孩子一个月的花销就不少,孩子在家里,饭菜总不能敷衍,他们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还有冬衣家里的人两年没制新的冬衣了,今年都置办了一件新冬衣。我是就等年底朝廷发银子下来再去买年货。”
有几个工人也附和起来。
“今天听刘管事说郑大人要包红包,我倒是心下有些期待起来。”
“郑大人一看就是廉洁的官,这炭盆都让我们用上了。以前我们哪还有时辰睡觉,都是吃完午饭还要去干活。现在这日子快活赛神仙了。”一个工人倒是颇为满足。
他们说会子话便不说了,下午还要做工,晌午还是要睡饱了才有精神去制瓷。这厢他们的日子好过,这心里头对郑山辞都是存着感念之情。
晚上他们回到家里,婆娘还问气色看着好多了。
这是自然的,上官让他们吃好睡好,晌午不让做工,下午也是按照时辰就放了,这般下来他们做的活大大的少了,身子就好了。
下值后陪着孩子跟媳妇的时间就长了。这样的光景下来,人看着一天比一天更好。
……
郑山辞除了去制瓷坊后,还去了印刷坊把三位好友印刷下来的书册拿回来,目前印刷坊还在印,估计要等半个月才能摆上架。
他拿了书回到户部等晌午吃饭时再给三位好友。这封面上采用的就是墨蓝色的封面,上面就写了状元笔记,榜眼笔记跟探花笔记,作者自然是萧高阳他们三个人的名字。
郑山辞翻开几页已是极为满意。
晌午用膳时,郑山辞就把书拿给他们看。
萧高阳头一次拿到自己出的书,心里稀罕。拿着翻开几页,瞧着印刷跟装订都不错,跟书铺里卖的书一模一样,他心中欢喜却还是矜持的把书放下搁置在一旁。
梅淮瞧见自己的书,他摸了摸上面秀气的字,还有些羞赧起来,“我这字迹比起萧兄跟姜兄,看起来实在是不够大气。”
萧高阳哎一声,“梅兄,你这说的甚话,我的字大开大合的,比如你的字端正,你写得一手好楷书,你这般说来,我这字就更差劲了。”
梅淮见状笑起来。姜兰礼见梅淮高兴了,心下也松口气。他们仨一起在翰林院,又都是年轻的官员,情谊非比寻常。
梅淮又向郑山辞道谢,“郑兄这样还圆了我出书的念想。”
“梅兄太客气了。”郑山辞不敢应。
萧高阳摸了摸书本的封面,他问道,“郑兄,你打算先印刷多少册出来。”
“少说也是五千册,先把五千册抛出去,而后再加印。”
这话把这些好友都吓到了,崔子期也被惊住了,施玄闻言停止了用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