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6(1 / 2)

加入书签

花都是干干净净,我们自己种的豆子,自己打出来的豆花,又嫩又好吃。京城中的人都喜欢吃。”

郑山辞吃了几口确实很好吃,还是热气腾腾的。

“大娘你一般什么时候在这里摆摊?”

郑山辞跟大娘聊了几句,大娘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每个月的摊位费么?我的摊位小就是一个推车,每个月一百五十文。有什么诉求,害,就是想让朝廷把摊位的位置做了防雨的棚子,下雨天总是麻烦。”

郑山辞听完笑着点点头。

买豆花的大娘过了几日后下午准备收摊,看见有人来修屋顶。

“这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说是要在这片空地修个房顶,这样我们买菜下雨时就不用淋雨了,撑着伞也不方便。”

卖豆花的大娘笑道:“哎呀,朝廷里的大人真细心啊,这都想到了。”

有商贩找来办事的衙役说几句,递一根烟就把话套出来了,“谁说不是,这修房顶不单单是京城在修,下了文书让地方都修一修。”

大娘:“哎哎哎,我之前碰到一个小伙子他还问我说这里需要有什么改进的地方没,我就说了下雨天会淋雨的事,这事不会跟他有关吧。”

一个商贩果断摇头:“什么小伙子有这么大的份量,就是凑巧的事。”

大娘想了想也是,她推着推车回家。把遇见郑山辞的事抛之脑后。

修个屋顶几天就修好了,这屋顶比棚子好使,耐用。

郑山辞写了折子说摊位的事,这是一件小事到了内阁手里就批下了,这份奏折甚至没有经过武明帝的手,这样的小事,武明帝也不会过问,魏首辅只提一句,武明帝就点头了。

郑山辞另一份奏折倒是让阁老们思量了许久。

“限田这个主意不错。”萧次辅沉吟道。这样土地可以最大程度上的调配,有了限制田地不会大规模的集中在某些人的手里,现在提出这个办法是最容易施行的时候,要是过了这个时机受到的阻碍就更大了。

他们争权夺利有一个前提就是大燕必须稳定,限田就限田吧,他们还有别的路子可以赚钱。

还是有几个阁老反对,魏首辅说道:“那我们举手表决吧。”

一半对一半平了。

“这样我就把这个结果写上去让陛下做决定。”魏首辅把问题抛给武明帝。

阁臣们纷纷赞同。

雷阁老是支持郑山辞的,他做过户部尚书,对田地的了解比其他人都要深,郑山辞说限田的办法能让外边稳定下来,百姓踏踏实实的,这样对他们也有好处。

而且郑山辞限制官员买两百亩地,这也把官员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了,不至于限制得太死。郑山辞不是一个激进的人,很有分寸。雷阁老欣赏这样的人,要是说那种硬脾气不会说话,但为民着想的官员,雷尚书也遇见了。

不过并不喜欢。

他们做官后考虑的事情复杂,不是一个愣头青。要是像愣头青这样在官场上走不远。

奏折到了武明帝手上,武明帝琢磨了一下就把折子批了。

谢承跟在武明帝身边,他也能看一部分的奏折。谢承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他陪着武明帝处理奏折时,全当自己不会说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