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8(1 / 2)

加入书签

。”

武明帝喜欢让两个部门一块做事,这样既能让他们相互监督,又能避免一个部门完全专断。

退朝后,萧高阳的爹萧大人看了儿子一眼没说话,这次要得罪人,不过更能得到陛下的看重。只要有了陛下的看重,就算把人得罪了,这些人也要来巴结,不敢得罪。

萧高阳回到翰林院后,谢承过来请教萧高阳,今日武明帝说的奏折之事。

萧高阳认真的给太子讲解,说得更加仔细,说完后还谦虚的说:“都是臣一家之言。”

谢承颔首:“萧大人太谦虚了。”

谢承离开后,翰林们看向萧高阳的目光羡慕嫉妒,这次萧高阳在朝中出了一回风头,还得到了太子殿下的赏识。

萧高阳知晓自己还要更努力,不能得意。他还是忍不住自己偷偷的笑了笑,都是三十多岁的人,想着在金銮殿上说话的那一刻,萧高阳的心脏还在激动。

作为翰林院的学士,萧高阳要侍讲学士轮班要到盘龙殿,今日武明帝待萧高阳亲热许多,还问了他几个朝中的问题,萧高阳受宠若惊,思忖片刻一一答上来。

武明帝心中满意。

今日用膳时,好友们纷纷说起萧高阳的折子。

郑山辞说:“萧兄这个折子说得好,陛下决心精简官员,由虚到实。”

得了郑山辞的话,萧高阳心里更高兴了。郑兄是他们这官职做得最高的人,萧高阳把郑山辞当做知己好友,有时候心里还是暗自比较了一番。

杜宁咂嘴:“改日我也要写折子。”

姜兰礼却是笑了:“你把军器监这个事办得挺好的。”

姜兰礼跟梅淮是不慌不忙的,他们已经有了规划。

春天过去后,炎热夏日又来了,郑山辞的胳膊可以动了,工部造出来的大船也能用了。

郑山辞写了折子让人出海。

武明帝同意让有意愿的人可以自己参与进去。

聂言跟楚哥儿成亲后,聂言打算跟着士兵,商人一块出海。

郑山辞得知这个消息时还很吃惊,聂言的父亲是刑部尚书,他不必为了政绩去海上冒险,聂尚书沉下脸倒是没说什么。

“郑大人,聂翰林找您。”

“上茶,让他进来吧。”

等聂言进来见礼后坐在椅子上,他问道:“今日贸然打扰郑大人是下官的过错,下官今日来是想请郑大人给我一点建议,陛下已经点了下官的名出海,下官并未出海过,所以想问郑大人,下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郑山辞心想这问错人了,他也没有出海过。

“你在书院学过算术,算是他们带着的文官,有几个精明的商人在,你跟着商人们走就行了。海上枯燥多点一些玩乐的,还有水源需要储备……”郑山辞把自己知道都告知给聂言。

“你好不容易才跟父母团聚,为何想出海?”郑山辞问,他还想打消聂言的念头。

“不瞒郑大人,我回到家时已经有二十岁了,我对父母还是陌生的,虽说在跟他们亲近,但心里还是别扭,不知该如何跟父母相处。这次可以出海,我也想去外邦看看。”聂言把自己的想法坦诚的告诉郑山辞。

“出海很辛苦,你若是下定决定了我也不好劝你,你好好带着包袱,药物跟水源,食物这些都要多带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