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2(2 / 2)
范侍郎进来先见礼,把文书呈给郑山辞说道:“最近下官在理州府的税收,这凉州夏日总报旱灾,朝廷派钦差大臣去救,每年夏日都要拨给凉州二十万两银子,一年复一年户部这边实在不胜其烦。”
“范大人坐下慢慢说。”
旺福提了菊花茶进来给郑山辞和范侍郎倒茶后在门外守着。
范侍郎应一声呷一口茶:“下官觉得奇怪便让手底下人去查凉州以前有没有记录旱灾的事。这一查就查出问题了,下官查到在这阮太守上任前凉州虽有小灾小祸,但决计不会让朝廷去赈灾,直到这阮太守赴任后,这都赈了三回灾。”
郑山辞翻开文书:“照范大人说确实有问题,每年二十万的款子不可能不修水道,三年下来六十万两银子,哪怕是海水都能引过来。”
范侍郎忙附和:“就是这个理。我又不敢妄言,毕竟这事不仅牵着封疆大吏,还牵扯到陛下这三年派出去的钦差,故此我只好来找郑大人了。”
仗打完了,户部的官员松口气,他们终于不用把一两银子扳成二两来用了。将士们把仗打完了,后续的问题还要兵部跟户部共同商量,这抚恤银子就是一大笔开销。按照规定每个阵亡的士兵抚恤银子五十两,五亩田地。
幸亏清丈田地了,不然这田地分下来就够呛。阵亡的士兵要抚恤银子,活着的士兵要赏钱,陛下还要大肆赏赐,这银子都是从国库里出。说不让陛下赏吧,这次把蛮夷打下来功绩这么大,他们也说不出口。
只好省着银子花。
郑山辞也知道户部的难处,“这事我写折子呈上去让都察院派人下去调查,要真有问题就让他们连本带利把吃进去的银子吐出来。”
范侍郎眉眼舒展,“有郑大人这句话,下官就放心了。”
“抚恤银子,赏钱,田地这些事要辛苦你们了,另外这些金银出入都要登记,哪怕是一文钱都要记账。”郑山辞提醒。
在户部做事哪怕是一分一厘都要登记,不然出事后就不好问责。这做审计、财务的最怕有理说不清,被人诬陷背黑锅。
范侍郎点头:“是,郑大人,下官记下了。”
在官场上有郑山辞这样的上官是幸事。郑山辞扛得起事,不会让下官去顶包。范侍郎以前也是做二把手的,为上官背过黑锅,挨过骂。这也不能怪上官,反而范侍郎还要想,这是上官赏识才让自己背黑锅的,只有亲近之人才让你顶包。
范侍郎到了户部,也有上任上官的人脉。范侍郎收敛心思向郑山辞告辞。
“去吧,自己仔细一些。”郑山辞摆手。
范侍郎退下后,郑山辞想了想就开始写奏折,写好后就打算呈上去。
等把这段日子熬过去户部的日子就好过了,现在还在收夏税,这也是一大笔银子。算来算去,郑山辞趴在桌子上。
管整个大燕的钱真的太难了。有时候郑山辞去国库看见那些钱他能看吐,因为这些钱仔细一算,会发现哪哪都缺钱,明明国库里已经有那么多银子了。
下值后郑山辞的心情就清爽了,回到家中带着小平安就去国公府。
两人下了马车,郑山辞仰头就看见国公府的牌匾。
“二姑爷请。”
小平安跟着郑山辞一块进去,他在对外公家已经熟悉了,进了府邸就找虞和柏跟虞流歌玩。
“山辞来了,快坐下。”虞夫郎说道。
虞澜意瘫在椅子神色恹恹,屋子里放着冰块,一进来就像喝了冰水一样,郑山辞的精神一振。他坐下来,虞澜意懒懒的看了他一眼,拿着冰葡萄吃。
“朝廷的事还忙么?”虞夫郎问道。
“内阁还是老样子,户部那边因为抚恤银子的事有些忙。”郑山辞知道虞夫郎想听什么。
虞夫郎叹息:“这些将士不容易,按照朝廷的规定把银子送到他们家人的手里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