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1 / 2)
,儿孙自要承担。
胤奚将剑收起,在一片哀嚎中走到一个四五岁男孩的面前。
这小儿正是谢辛夷的嫡系重孙,生得粉雕玉润,被泫然欲泣的父母搂在怀里,仿佛还不懂发生了什么,葡萄似的黑眼睛木木张着,茫然无措。
胤奚蹲下身看着孩子,话却是对他父母说,温和平易的嗓音,没有凌人气:“女郎交代,可将此子过继到本家,保留他的士籍,继续留在谢氏家塾读书。问足下夫妇愿是不愿?”
这是谢澜安之前答应过谢辛夷的,网开一线,稚子无辜。
这个消息对于谢方麟的父母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忙不迭将自己的心肝儿肉推到胤奚面前,感恩戴德,也不管年方五岁的男孩听不听得懂,泣涕如雨地与他叮嘱万端。
胤奚望着这幅舐犊情深的场景,微微低下眼,牵着孩子的手道:“你们不用担心,你们可以随时来看他的。”
谢策一下朝,便赶过来交接事宜,安抚族众。
见胤奚镇在这儿,五房这边没起什么波澜,他朝胤奚点点头,“接下来交给我便是。”
胤奚颔首,领着孩子走之前,多问了一句:“女郎……”
“她无事。”谢策道。澜安早已想好将五房与谢氏宗族做个分割,此案不会牵连到本家,何况皇帝正在用人之际,自己就会先将谢澜安摘出来。“退朝后陛下留下了澜安议事,她还未出宫。”
胤奚闻言神色微动,点了点头。
“昨晚,”擦身而过时,谢策也多问了一句,“宿在上房了?”
府内没有秘密,这话乍一听有些古怪,但谢策赶时间,也没功夫旁敲侧击了。
妹妹的私事他不干涉,可不问一句他又不放心。
结果胤奚听后,低头嗯了一声。
嗯是什么意思?谢策望着那张欲说还休的侧脸,等了几许,也等不到下文——他还不如不问。
·
皇帝留下谢澜安,一是因为对这件比他年龄都大的铜矿案震惊未平,有些细情要向举证的谢澜安询问。
谢澜安查明此事虽在前世,但心思缜密,圆得滴水不漏。
陈勍忍不住赞叹:“水至平而邪者取法,含灵的胸怀令人敬佩。”
自从上次他在私殿以弟子礼向谢澜安求教,私底下便不再以君臣相称,唤她含灵。
到底是帝王家出身,这怀柔御人的老练不像一个十六岁少年。
谢澜安道:“陛下过誉了,还要多谢陛下不治臣之罪。”公事公办的口吻。
陈勍含笑。这时候彧良领着两个内侍进来,端上菊桂饮与四碟精致的糕点,对谢澜安呵腰笑说:
“中丞尝尝这茶,是取御花园桂树的晨露煎煮的,还有这茶果,也是陛下特意吩咐膳房做的。”
谢澜安立在御案下的白釉大笔洗旁,但谢恩而已。
陈勍又问了谢澜安关于北伐的事,谢澜安便按自己的推想与皇上作答。
陈勍望着那盏没人动的茶水,摸了摸玉带,像是没话了,想了想问:
“那名写讨庾檄文的书生,文采胆气俱佳,朕有心褒奖他,召崇文祭酒来问,却说寻不见其人。含灵有何看法?”
“此人啊,”谢澜安微微一笑,“兴许是个事了拂衣,不问功名的隐士吧。”
离开西殿后,谢澜安去御史台转一圈熟悉环境。
正二品的御史中丞之职,内为长官,出为台主,落在一个女人头上,也是立朝以来的一件新奇事了。御史台的僚属不敢怠慢长官,见之见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