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9(1 / 2)

加入书签

定神闲地提起食案上的细颈金壶,给自己倒了杯绿酃酒。

胤奚一顿,揖手而答:“陛下垂天之恩,允学生张胆妄言,然在座皆是劭名彰彰的台阁馆臣,小子姑妄言之,愿吾圣主与在座宰执府君苛评。

“古人云,‘省官不如省事,清事莫如清心’。清心之法,本于至公至明,正如陛下夙夜匪懈,躬行仁义;省事之法,贵在得人,今开科求才,非止学生与诸位年兄得利,迩至九州千千万万欲为国朝效力者,皆如沐甘霖,远至伪邦,何能不望德风披靡。满庭高公在前,学生等于下仰止求进,为报陛下兴才之恩,苟日新,日日新,众辰拱于北阶,陛下垂手而治,何愁吏治不清。”

荀尤敬在席中暗暗点头。

还算他反应快,没有真在这个贺新年的喜庆日子里大谈改革清吏。借古人言,有理有度,归功于上,又非空洞的歌功颂德,言辞措缀得恰到好处。

谢逸夏自得其乐地往盘里夹了片鹿炙。

陈勍再试:“那么何谓经略世故,平准均输?”

胤奚谦冲得体,回答如流。

陈勍微一顿默,笑道:“卿言不俗,朕心快慰。有此等佳才,江左中兴指日可待。新科榜首不若在一阙歌内赋诗一首,以记今夜之乐。”

胤奚听到这第三试,眸底终于溢出几缕凛静的黑潮。

他忍住了抬眸直视御座之人的冲动。

“诚如陛下所愿。”

弦歌一曲终了,贺岁乐府诗成。

缔章绘句,独运匠心。

这七步成诗的急才,赢得满庭喝彩。

到了此刻,先前当成热闹看的臣子们方从状元郎那张玉容佚貌上移开注意,认可此子是有真才实学的。

可见陛下是用心良苦啊!当场殿试,便是为了破除坊间的风传,还这位状元郎一个清白无垢的声名。

老臣们审视的不止是胤衰奴一人,而是在掂量以这个寒生为首,即将涌入庙堂的济济书生,是否真有与过去的老派士族分庭抗礼、俊才傲物的资格。

经过这三问三答,诸臣收起了轻慢之心,不得不承认当初谢澜安倡议废除九品制的魄力。

出身苦寒,又如何?没有比这样一个人高中状元,更符合寒人策举推行的初衷了。

谢澜安却心不在焉地拨动着酒壶的壶盖,心想:可若过不去殿试,今日便是胤奚的一劫。

她转头往朱墀上望了眼,不知是否错觉,身着缃色半朝制礼服的皇帝眼风流转,仿佛才从她脸上收回视线。

谢澜安当下没说什么,只听皇帝转而问询闱榜次名,她余光里那裘白荷襕衫,却行退回席位。

胤奚转身的刹那,与等候召见的楚清鸢视线交错。

楚清鸢清清楚楚看见积压在胤奚眼底的清冷不驯。

“百里娘子身有不足,却励精学问,实在难能可贵。卿之授任,不妨交由中丞与吏部商定。”陈勍转而道,“楚潜心何在?”

他直呼楚清鸢的表字,与先前二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楚清鸢打起精神出列,稽首拜见天颜。

“学生楚清鸢,叩见圣主陛下。学生深谢陛下为敝氏先祖厚葬之大恩!”

此日楚清鸢与胤奚不约而同都穿了白衣,只是楚清鸢身上的这件比不上胤奚的锦带缎袍,是一件白纻素衣,显然还在为被掘坟的先祖守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