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9(2 / 2)

加入书签

这是他经验之谈。

年前与胞弟的分道扬镳,就是因缺粮内讧。也不知……青州那边情况如何了。

胤奚单手控辔,左手捏了捏酸疲的眉心。

这些日子他每日睡不过两个时辰,白天治军,夜晚警敌,还要想方设法将招纳的三教九流聚沙成塔,令众人勠力同心。

能统领凤翚营的两千人,不过将才,而今两万流兵在他手下井然有序,方见帅才手段。这对胤奚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他住在羊肠巷时,便习惯了每夜只睡两三个时辰,只不过是在谢府度过三年睡觉管够、牛乳管饱的安逸生活后,又回到先时的境况罢了。

他心里担心的是另一件事。

他这边深入西境,传信困难,但谢丰年那里一遇袭击,便会立刻回报金陵。

女郎闻讯后,依她智计,不会猜不出他往西去想干什么。

他只担心事起突然,女郎一心扑在军务上,事繁眠少。

若是他在身边,陪吃陪寝,怎么着都能哄劝过来,而今山海阻隔,女郎身边的人谁敢规劝她?

只求她,可怜可怜他,照顾好自己。

别做噩梦。

积雪在难得晴天的西陲碧空下散着莹莹光芒,宛若金絮,胤奚放下手,恢复淡薄神色,应道:“有数。”

高世军打仗在行,打机锋却不行,正想问有什么数,戏小青从侧后方轻策马匹过来。

他向胤奚回报:“统领,打听清楚了。过了前面往北去几里,确有圈地自治的堡坞,只是土人说坞中聚甲蓄兵,自产自足,几不与外界往来,相当排外。”

胤奚神色不变,“南有山越帅,北有堡坞主,皆是一地之雄。咱们这些过路客,该去拜个山头。”

高世军皱了皱眉。

所谓堡坞,是分散在尉朝西北边,三国交界处的一些抱团聚居的宗族,他们的祖辈在当年胡羯入关时为了自保,筑起城堡,坚守不出,从此一代代传承下来。堡出有自种的粟疏,还有鸡园药圃,一切自给自足。

比起山上落草的流匪,堡坞主更像一个藩镇的领主。他们不给朝廷纳税,还无视律法囤铁铸兵,朝廷派兵讨伐,往往攻克不下,铩羽而返。

是以高世军有些估不准,眼下他们后有追兵,胤奚难道还想主动招惹这等不好相与的地头蛇?

他想跟堡坞主借粮,还是攻堡硬抢?

殊不知,胤奚有跟随谢澜安去吴郡收服山越帅的经验,大玄南渡百年,尚且有土断不清、户籍混乱的弊病,他就不信强占中原的尉朝,能将每一寸疆域都治理得服服帖帖。

只要与北朝廷不对付的,都是他拉拢合作的机会。

再坚固的团体,只要有所求,便有得谈。

何况这些堡坞主,多是汉朝遗民。

果不其然,当胤奚仅带精锐几十人,骋至堡城外,举起兵符以汉军名义借粮,有那审势投机的,以字据换粮数十石,有那亲汉恶胡的,亦仗义疏财。

其中最大的要属石山堡坞。坞主石泰山一开始不想搅进两军风波,闭城不见。胤奚仰面喊话,字字挚诚,不懈求见,小半个时辰后,一位须发皆白的耄耋老人由一名健硕男子扶上堡头。

老人吃力地眯眼下望,颤巍巍问:“你是南人?”

胤奚下马,换了江淮口音揖手:“在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