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4(2 / 2)

加入书签

但凡是养殖行业,就怕出现这种情况,和养鸡养鸭怕疾病感染一个道理,严重的时候,几天就能死绝,赔的血本无归。

像他们这种海上养殖的更甚,跟技术和勤快没什么关系,纯粹是靠天吃饭,水质不好的时候,头天看起来还活蹦乱跳的鱼,就可能一条条的翻肚皮,至于水质跟什么有关,那就更不好说了,不过他们属于近海,也少不得有污染的原因。

江归帆还不知道情况,不好发表意见,但像这种,基本上知道也没什么用,人力改变不了水质,愁得再厉害,鱼还是该死照死。

江归帆没离开渔排那么久过,隔了十几天回来,脚下的路都有些别扭,三条狗好久没见到他,早早就激动的跑过来,在原地转圈圈摇尾巴。

江归帆依次摸了摸它们的头,行李一拿进屋,就开始在渔排上查看情况了。

江文州的鱼也没少死,不过没江归帆的严重,但他性子急,一下捞两个渔排的死鱼,捞得着急上火。

不过就是这两天的事,他就一天打十几个电话催江归帆回来,江归帆没给他准话,他才气不过,直接打给了姜潮生。

江文州不知道他们在老家经历了那么多事,光看姜潮生没跟着一起回,还挺意外的,不过江归帆刚回来,不是聊天的时候,他就没多问,安心回去了,“我走了啊,再跟老刘他们商量商量,看看怎么办,有什么事就打电话说。”

江归帆应了一声好,低头查看网箱里的鱼。

江文州倒也没有夸大其词,死鱼的速度,看得江归帆也直皱眉头,他这一回来,基本上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处理濒死的鱼,用增氧机给鱼增氧,连晚上都睡不了连续的觉,每隔一个小时,就得起来检查一次。

如果打算换个水质好的地方,就拖不得,不然鱼都死光了,走不走就没意义了,江文州第二天就打电话跟他商量,“东边那块就别提了,离岸近,听说比我们这还严重,修路的那个山附近,倒是没受什么影响,但是太远了,一路托过去,鱼在路上不一定受得了啊,别还没等到地方,弄不好把鱼都干缺氧了,一下子死完就完球了。”

江归帆沉思片刻,也道:“这时候托排的风险太大。”

江文州骂了句脏话,烦闷道:“那现在怎么办,硬挺过去?那万一到时候情况没有好转,依照现在的死鱼频率,十天半个月下来,网箱都空了。”

江归帆闭上眼,揉着太阳穴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留在这里,要保险一些,就像你说的,托排的中途缺氧了,或者路过水质更差的地方,那才叫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们在这边,听说过不少因为托排没托好,导致鱼群大面积死亡的惨例,平时还好说,现在鱼的情况本来就不稳定,更不能轻易动作了。

江文州不吭声了,半天才叹息道:“我问问老二,看看他的意思。”

江归帆嗯了一声。

最后商量的结果,他们三家都决定,还是先按兵不动,该喂药就喂药,该充氧就充氧,做好该做的,静待其变。

有决定留下的,就有决定冒险走的,不过终归是少数,江文州也打听过,都说在路上损失的也不在少数,有的渔排甚至换了地方也没好转,最终是亏是赚,没人能说得清。

他们留下的,也不能算是堵对了,之后的几天,情况确实有好转,但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网箱空了不少,鱼的活动空间更大,没那么拥挤,自然会好一些。

即便这样,也不能松懈,换网这类的工作,要更加小心,另一方面,专门收购的老板也来收鱼了,濒死的鱼虽然肉质还新鲜,不影响食用,但毕竟比不了活蹦乱跳的鱼,价格要低很少,不过对他们来说,也算挽回一部分损失了。

刚回来的几天忙得不可开交,江归帆就没睡过完整的觉,连吃饭都顾不上,稍微没那么忙了,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