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2 / 2)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大汉还没打败匈奴, 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已经大败匈奴, 这也是汉朝丝绸之路如此兴盛的原因。
因为若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在背后做支撑, 你有好东西,却没保护的实力, 别人只会强行掠夺, 而不是老老实实和你做交易。
所以丝绸之路, 不仅是汉朝经济的兴盛,背后也折射出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
“为朕大败匈奴的,一定是仲卿和去病!”刘彻十分肯定。
汉武朝其他臣子听了别提多酸, 未来的事,陛下怎么那么肯定。
【除了张骞这位实践者,汉武帝刘彻这位决策者也非常高瞻远瞩。
之前不是说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重要转折点吗, 因为当时汉朝对匈奴示弱太久,以至于汉武帝想对匈奴反击时, 朝中有不少阻拦的臣子。
那些臣子未必存心唱衰自家朝堂, 而是长久以来的实力压制,让他们心里面对匈奴自信不起来。】
【大家试想一下, 如果当时的汉武帝刘彻被这样的态度所影响,明明有反击匈奴的实力, 而不去反击,那么未来, 还会有辉煌大汉, 和咱们后世以“汉”为民族的汉族吗?
可能会有人觉得我们言过其词, 关于这点,咱们可以来一个反面教材,宋朝做一下对比。】
宋朝诸人:“……”
“为什么要拿宋朝和汉朝比,而且还是反面?”宋朝开国帝王赵匡胤不明白。
赵光义时期,宋朝还没积弱到一定程度,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倒是刘娥,心头一动,“后世该不会是想说先帝吧?”
想起先帝的做派,刘娥沉默。
大部分北宋王朝,和所有的南宋王朝,此时全都深深低下头去。
他们觉得丢脸,乃至羞愤,“为什么要拿宋朝和汉朝比啊,这不是存心让我们宋朝丢人吗!”
【很多人会把两个相邻的朝代一起提及,比如秦汉、汉唐、唐宋、宋元、元明、明清这样,但很少会有人拿汉朝和宋朝做对比。
虽然双方的比试结果没有悬念。】
“后世人说话怎么那么毒。”宋朝后世的人们破防。
宋朝前期的人迟疑,“我们宋朝没那么弱吧,还是说跟宋朝比,败的是汉朝?”
听朝臣们这么离谱的猜测,赵匡胤沉默,就算他觉得自己厉害,也不觉得自己能跟汉武帝比。
汉武帝和秦始皇两人历史名声都不好,但功绩确实大。
【汉朝给后世的印象是强大,宋朝给后世的印象是弱、怂、送,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就像先前说的,汉朝初期,不管执政者们是何性格,他们都对匈奴妥协,汉朝是弱过的。
而宋朝呢,开国太。祖是武将,结束自唐末的一系列纷争,你能说宋太。祖赵匡胤弱吗?】
汉朝初期执政者们沉默,好在后世子孙争气,要不然他们可以想象自己在历史上的。名声。
“弱、怂、送?这真是朕的大宋?”赵匡胤不敢相信,确定不是跟他宋朝同名的“宋”?
可再不想相信,赵匡胤也不得不承认,后世的宋朝,就是他建立的大宋。
【至于汉朝和宋朝为什么给后世不同的刻板印象,就源于他们继任者不同的选择。
就像汉武帝刘彻面对强势匈奴,面临妥协和反击两个选择。
宋朝也有君王面临不同抉择,然后对方走出了一条新的路。】
“新的路?”赵匡胤不理解。
宋朝前面的朝代也不理解后世话的意思。
只有宋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