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6(2 / 2)

加入书签

诸朝有文化的人们看着这句话若有所思,“这是一句明显赶人的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他们语气适当微顿,表明其主人赶客态度。

但也有人看法不同,摇头道:“不,这明显是一句留人的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他们也只是语气微顿,话就换成另一个意思。

两种断句方式都变成天幕评论,让看到的人们直皱眉,“果然,这就是没明确断句的坏处,怎么理解都可以。”

但是你能说这两种断句方法是错误的吗?

不,它们都是对的。

就是这样,才让人纠结。

【从这则小故事,大家可以看出断句的重要性。

当然,有了明确断句后,话的意思也就不再委婉。

虽然变得直接,但标点符号的使用,能让人对书籍更好的理解,是绝对的利大于弊。】

说着姜叶放出没有断句过的古籍,古籍内容没有标点符号,又比之前那句话难,直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但是随着标点符号的添加,古籍的理解难度一下下降。

“那些像蝌蚪、圆圈一样的东西,就是标点符号?”

“它们分别都是什么意思?”

“原来那就是标点符号啊,我们也会使用。”越往后的朝代,用标点符号的概率也大。

不过他们的标点符号,跟后世成体系的标点符号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逗号和句号算是咱们最常见的两个标点符号,一句话没有说完用逗号,结尾则用句号。

简单举例,比如古诗词,大都是一个逗号,一个句号来表达一段诗句。】③

“这样一来,诗词更加简洁规范,且更加美观,比没加之前更具韵味。”诸朝古人们睁大眼睛。

尽管他们刚接触标点符号,但不妨碍他们理解和看懂逗号和句号的使用。

虽然诗词加标点符号不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

但他们不得不承认,标点符号的添加,让他们更好理解书籍内容,以及对眼睛更舒适友好。

【除此之外还有感叹号,用以感叹,为文字增加情绪。

还有问号表达疑问,不同的标点符号,可以赋予文字们更多的表达方式。】

姜叶把其他标点符号和使用方式放出来。④

诸朝古人们看懂以后,立马两眼放光,“我要用标点符号给古籍们做断句!”

当然标点符号并不能改变人们对书籍意思的理解,至于文字意思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都记下来,等到时候加在古籍上。”嬴政吩咐李斯。

秦朝已经弄出造纸术和印刷术,现在多加一个标点符号,并不费事。

“这标点符号可真不错,起码有了它们后,朕眼睛会好受很多。”刘彻想起东方朔自荐给自己的竹简。

不仅分量厚重,还断句困难,但凡他少点爱才之心,都看不完。

“标点符号好像不难,咱们也能用。”

“比如咱们要问别人:你晌午吃饭了吗?是不是就用问号?”

诸朝百姓们议论纷纷。

比起更复杂的文字知识来,标点符号并不复杂。

更别说他们日常生活中说话时,也会进行停顿和感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