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3(1 / 2)
后的决定。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好的机会。”
见她那么坚定,两人都不好再说什么了。
叶欣留下了些吃的,便离开了。
看着她背影走远,唐博雅还皱眉头,摇头叹气:“唉,这两个年轻人怎么就不积极上进呢?在这穷乡僻野真埋没了!”
金忠国却是笑了笑,说:“两个年轻人愿意相守,我看挺好的,世间难得真情。你又何必多说呢?再说就是要拆散人家了。”
唐博雅不悦道:“我可没有拆散他们的想法,只是我给他们的提醒没有派上用场!”
金忠国道:“你提醒了就好,有没有用是他们的事,又何必耿耿于怀。两个年轻人一直帮助我们,也不见得就是要我们回报,单纯心善罢了。”
……
一眨眼到了初八,参加招生的去镇上考试了。
叶欣虽然不参加,但也关注着。知道这次报名的人有三百出头,倒是比想象中少一点。
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自从离开学校就没有怎么学习了,平日埋头于种地干活,课本都找不到了,现在要复习都没处复习,知青那么多,也知道竞争激烈,所以一听考试,一部分人就心生退意。
退役军人又很少。
所以大部分还是知青。
因为人有那么多,只能安排在镇上初中,借几个教室考一场试。
这场考试算是基础的,不难,不过许久没看书的人,还是考得抓耳挠腮。两天之内成绩出来,筛掉了一半的人。接下来,就是群众推荐了。这个时候还是要讲究人情往来。
考了试回来,知青们才知道叶欣没参加。
郑文文很惊讶地找到她问:“你怎么又不参加??”
叶欣又说了一遍“名额少竞争大没把握”,接着问:“你考得怎么样?”
郑文文激动地说:“我觉得不错!天天学习没白费!”
她目光坚定,斗志昂扬:“接下来看群众推荐,我要努力走动走动,一定要胜出!”
叶欣只能笑着鼓励:“加油,你可以的!”
不过她其实觉得郑文文希望不大。
因为群众推荐的话,除非知青有特别好的群众基础,比如平时乐于帮助乡亲们,跟队员相处很好,或者有什么突出贡献,否则大家还是倾向于推选本地优秀青年的,毕竟是自己人。【看小说 公 众 号:这本小 说也太好看了】
之前第一次招工推选的两个人,就有救了孩子、为保护大队分红与歹徒搏斗光荣负伤、或者在抗洪救灾中表现优秀这些亮眼加分的地方。
而郑文文,说实话,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
然而出乎意料,郑文文选上了!
二月进入下旬的时候,结果出来了,与郑文文一起选上的还有一个姓陈的本地年轻人。
叶欣打听了一下两个人的信息,不禁猜想公社是不是端水了,选一个本地的农民,再一个城里来的知青,还是一男一女……而且,可能还把考试成绩纳入考虑范围了。因为郑文文平时表现真不突出,也许她考试很不错。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招生事件有了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