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3(2 / 2)
邱志云提到了一些上面的事情:“去年秋天,召开了全国知青会议, 统筹了一些下乡知青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等,这次两名干部估计就是后续了。”
叶欣讶异,这是她不知道的,当下就问:“还有全国知青会议?”
她不知道也是正常,因为去年只年底进县城了一次,还是匆匆忙忙的,采购、检查、办结婚证,根本没有时间去看报纸,了解时事。
而其他知青回城探亲,多多少少从家里知道一些,家里有下乡知青都会关注这些。城里消息还是比下乡灵通得多。
赵中华接话道:“去年全国知青会议之后,就有一些干部申请成为了知青带队干部,冬天接受了培训,就是等着今年春天分散到各公社做知青工作的。这边不知道有多少,我家那儿听说省里有五百人,市里、县里也有,规模挺大的。”
刘红霞道:“城里知青一批批下乡的时候,也有干部带队,不过那时只是带过来,很快回去了。这次来的两个,听着好像是会常驻地方的知青办,以后会经常走访。”
原来他们都对这个有所耳闻,只有叶欣完全不知道。
所以回城探亲与城里亲人来往互通消息的人,确实能接触到更多信息。叶欣这样的,反倒是有些坐井观天了。
这时候听他们一一说来,她大概分析了下,觉得可能是上山下乡活动久了,下乡知青多了,暴露出许多问题,才会引起上层注意,现在专门派了干部来解决。
虽然丰水大队一直没有出过什么大问题,总体上知青和当地队员和平相处,但其他地方可不一定这样。
就之前从知青小队嘴里听到的,比如有些男知青品行不好,去勾搭本地的姑娘,搞大人家肚子,传出丑事;或者有些地方民风剽悍,欺软怕硬,见外来知青举目无亲,故意欺压。又或者,一些知青接受不了乡下的贫苦,又回城无门,心态崩溃,抑郁成疾的。
说起这个,他们这儿的李英丽,还有崔时宇,就挺……好在最终没有闹出什么,两人还内部消化了。
叶欣估计是有些地方的问题比较严重,爆发了,所以引起了重视。
也有一些,是单纯知青性子懒惰,再教育失败的,这些也需要关注。“四管一教”里面,就包含了贫下中农对下乡知青的再教育。
江静雨说:“听起来是给咱们解决问题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
刘红霞道:“公社二十多个大队,一天一个,一个月内总会来的。等他们来了,能不能提些建议?比如,要是我提议扩建知青宿舍,这个归他们管吗?”她主要是讨厌李英丽,不想跟她住一个屋。她俩经常吵架的,其他人都知道,这个话就不好接。
赵中华转了话题说:“我倒是希望知青干部能带来一些招工招生的信息,这才是对咱们最需要的。”
邱志云很赞同:“对。既然有了专门负责对接咱们的知青干部,以后如果再有招工招生信息,那筛选和推荐的工作是不是也会由他们负责安排?他们从省里来的,应该对这方面消息比较了解,就算现在没有,也许知道什么时候有?说实话,我想早点儿见见他们了。”
刘红霞听到这里两眼一亮,“对啊!要是能带来这方面的消息再好不过了,前几年都有的,没道偏偏今年没有,也许只是迟一些。”
叶欣听到这里,附和一句:“希望今年也有好消息吧。”
听他们聊了聊,见时间不早了,也就回去了。
慢悠悠回到上面,沈卓已经在灶房里做饭。
叶欣就坐在灶前的小凳子上烧火,给他说了这事。末了好奇道:“不知道来的干部什么样的,是不是干实事的。”
要是只做做样子的,那就没意思了。
她知道一些假大空,一些形式主义,往往就是“干部”带来的。
沈卓一边切着菜,一边说道:“等他们来了,就知道了。”
叶欣瞥他一眼:“废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