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5(2 / 2)

加入书签

叶欣哼了一声,要求:“那你快点啊,不许弄很久。”

沈卓嗯了声,低头堵住她的嘴。

之后当然是又折腾了半夜,直接过了年,美其名曰“守岁”了。

叶欣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软绵绵地骂他:“混蛋,还有脸问我怎么……”

沈卓健壮的身躯从背后牢牢抱着她,亲一亲她娇弱的肩膀,哑声道:“明天给你做好吃的补补。”

……

七六年的春天,跟以往好像没什么不一样。

但是一位重要领导人去世的消息在全国范围内传开来,也姗姗传进了偏僻的大山之间,让丰水大队的队员都添了几分沉重心情。

上面说不许追悼,不许举行任何怀念仪式。

不过一些青年还是私下里偷偷悼念。尤其是一些知青。

叶欣心中长叹一口气。

明年就是七七年了,时间越发紧迫,她从一月起就每个月出门赚钱,继续朝着存款一万努力。

因为外出,她听到了更多时事新闻,也能看到报纸,从而推断出,上层的斗争正处于最激烈最混乱的时候。

不过,十年动荡将在今年结束。

她清楚地知道,现在制造混乱的,只是强弩之末罢了。

但也因此,她格外小心,赚钱赚得很低调。

一想到自己竟然生活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经历着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她有时候都忍不住心惊肉跳。

这年春天,没有新的知青来到丰水大队。

叶欣跟知青宿舍越发疏远,几乎不往那里去了。不过听说那群人吵吵闹闹的,很不和谐。这么一看,没有新知青来也好,不然矛盾更多。

三月初,叶欣和沈卓参加了孟春兰的酒席。

孟春兰嫁到本大队的一个姓陈的村子去了,离凉水塘比较远,以后她走路过来可能要一个半小时。不过那家人能娶医生做媳妇,经济条件相当不错,说是准备买自行车的。以后要是有了车,到医疗站也方便多了。

三月底,李光耀参加县医院的考试,顺利考上了。

知道消息的时候,孟春兰、黄志豪都很震惊,羡慕也感叹,不过最后都化为了祝福。

大队长倒是早知道似的,并不很意外,只是重新排了医疗站的值班表,毕竟现在只有三个医生了。

李光耀春风得意,给沈卓几个人都松了些东西,说不会忘了他们,会写信联系的。之后收拾东西离开,自此脱离农村,成为令人羡慕的城里医生。

沈卓再次收到了俞医生的信。信里,俞医生说听到考上的一个医生来自丰水大队,本以为是他,结果是别人,不免失望。

俞医生对他竟然放弃那么好的机会而感到惊讶和不解,不明白他为什么一点儿“上进心”都没有。最后,俞医生以为他是特意扎根乡村,无私奉献坚持为农民看病,最后只能叮嘱他继续学习。

信尾,俞医生还特别感谢年前寄的东西,说吃着好,比市面上的强,费心了。

叶欣也看了这封信,笑道:“完了,你现在成了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了。以后咱们要走,可怎么办?”可别被道德绑架啊。

沈卓道:“没什么妨碍。别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咱们做好自己就行。”

叶欣想了想,“你说得对,不过咱们还是要考虑周到一些。现在医疗站三个人还能排得开,等你也走了,也许忙不过来的。不如趁现在这个机会,跟大队长提出建议,培养几个新的医生学徒。也免得到时候人手不够,手忙脚乱。”

沈卓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也是对医疗站、对乡亲们负责。

他一走了之很轻松,但不能让别人头疼。大队长年纪也大了。

叶欣笑道:“李光耀走在前头也好,到时候咱就不显得突兀了。”

沈卓转头把建议跟大队长说了,大队长也觉得在,即便现在医疗站人手还够,但医生不愁多,多教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