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0(2 / 2)

加入书签

……

此时已经到了“双抢”时节,白天农忙繁重,累得人腰酸背痛,晚上好不容易吃了饭洗过澡,基本上累得只想躺到床上不动弹了。

但想要学习的人会坚持着,多少学一点。

这个年代本就艰苦,乡下种地的苦更加强了知青回城的决心,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

不过,阻碍知青复习功课的可不仅仅是繁重的农活。

一些人放下书本太久,对许多知识已经陌生,这个时候要学习或者复习,不是那么容易的。

其中一个问题是教材的缺失。大家都是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地到这里插队的知青,当初带被子、衣服等生活用品已经够重了,少有人能把全部教材带来的,能带一两本就不错了。而且带来了的,在这么多年时间中也有霉坏损毁的。

有些知青只是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没有上完,这会儿还要从初中知识开始复习。

初中课本倒是好凑,洪泽镇初中还开着,能找得到一些旧课本;但高中课本就难找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在十年期间,学校秩序紊乱,经常停课,一些课程减了,学生们离校活动等等,导致这些年份的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此时就算有了教材也无从下手。

一天上工的时候,叶欣刚好在几个知青旁边,偶然听到他们在因为教材的事情而发愁。

她就顺便提醒了句:“你们在书店找不到的话,可以去旧货市场找一找。”

邱志云眼睛一亮,转身问她:“叶同志,你也听说了?”

叶欣点点头。

朱玉羽接着问:“叶同志,你的教材是不是凑齐了?”

叶欣回答道:“我之前在县城偶然经过废品站,见里面有一些旧课本,就买了一套。我本来就没有念高中,到了乡下生活也枯燥,就想着农闲时候看看自学,倒是凑巧了。”

朱玉羽点头:“既然你在废品站找到的,应该也还有。只是现在忙着,咱们也不好请假出去凑课本,只能忙过这一阵再去了。”

邱志云叹气:“现在只能先借周同志的书看看。”

周旭笑道:“没关系,反正我一次也只能看一本,我不看的你们都能借去。”

周旭今年来的时候不仅带了收音机,还带了全套高中课本,此时见大家没有教材复习,倒是很愿意分享。他的确是个善良温和的人,愿意带大家一起学习。

只是大家共用一套教材到底局促了些,都打算迟点自己凑一套。

几人也很感激叶欣及时的提示,把她的话放在了心上。

忙碌之中,叶欣又听到了一个新闻。

之前江静雨就跟叶欣说过,刘红霞想成家了,托她在本地队员中找个稳妥殷实的对象。江静雨虽然也不太认识本地人,不过被她拜托了多次,也是上了点心,年后牵线搭桥介绍了个,叫李光中,跟刘红霞差不多年级。

李光中家境在凉水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父母健在,四个兄弟姐妹,人也踏实勤劳,跟刘红霞算是相配的。

两人几个月相处下来,都觉得还行,毕竟都是年纪大了,奔着结婚去的,合适就不再耽误,准备忙过这阵之后摆酒。

只是本来说好的事情,因为一个“今年可能恢复高考”的猜测,刘红霞犹豫了。

她态度突然冷淡下来,李光中自然察觉到,这汉子是个不想往肚中留疙瘩的人,于是到知青宿舍打听了下,知道他们觉得会恢复高考而努力学习的事情。

然后李光中就问刘红霞,是不是真心说亲的?

刘红霞也不好说,因为还没有正式通知,她也不确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