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节(2 / 2)

加入书签

承安侯府就是个大窟窿,百年的绵延下来,不知有多少的糟心事。江云康是真没想过要去和大哥争这些,他也没大哥那个胸襟和责任,能担起一大家子的责任。

承安侯见江云康那么识趣,也就没话好说,改而骂起越发不务正业的江云启。

听了半个时辰的唠叨,承安侯才肯放人走。

江云康和林氏刚出正院,就听到江云启喊“三郎”。

“你先回去。”江云康和林氏道,再转头问江云启怎么了。

“三郎,刚才父亲的话,你别在意,大哥对我们一向都好,往后分家,必定不会亏了我们。”

江云启说着就抬手想揽住江云康,但被江云康不动声色地躲开。

江云康和二哥的来往非常少,之前没什么矛盾,但也没什么情义。

听二哥突然和他说这些,不由警惕起来。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觉得,二哥特意喊住他,肯定没什么好事。

“三郎别这么生疏嘛。”江云启跟着江云康往三房走,“咱们都是亲兄弟,如今你眼看着就要飞黄腾达,二哥没你有出息呢。”

看江云启笑眯眯的,江云康十分变扭。

在他印象中,江云启是个头脑简单,说话直率的人。现在却兜圈子夸他,让他更加确信,江云启这会没好事。

既然江云启不直说,他也不问。

不过江云启是个忍不住的急性子,见江云康一直不问他怎么了,干脆跨一大步,挡在江云康跟前,直接道,“三郎,你能不能借我一点钱?”

“二哥不是有俸禄吗?”江云康心想,果然没好事。

“那点钱哪里够用,我两把就给输……”话说一半,江云启意识到不对,立马停住,拍着胸脯和江云康保证,“三郎,你就借我一千两银子,等我有钱了,肯定还你。”

“一千两?”

江云康瞪大了眼睛,江云启一年的俸禄都没一千两,这对江云启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他认真地打量了一眼江云启,看着就不太聪明,“二哥,你是不是被人做局了?”

“哎呀,你不要问那么多,就说借不借吧?”江云启露出一抹不耐烦,不愿多说。

“这个钱我真没有。”江云康道,“你也知道的,我的月银只有一点点,读书又费钱,根本不够花。”

“我知道你没有,但是三弟妹有啊!”

江云启清楚江云康没钱,他一开始就不是冲着江云康来,“三弟妹都有钱接济赵姨娘,她也该帮帮我这个正经的二哥。你可别说她没钱啊,我可不信。”

“三郎,你干嘛一直盯着我看?”

江云康:……看看你有多不要脸!

“二哥,姝儿的钱都是她自个在管,我可张不开口和她要钱。”

江云康拒绝道,“而且你要用钱,找二嫂就好,我听说她管家时,手中握了不少钱财。”

“我才不要找她拿钱,那就是个母夜叉,和她谈到钱这个字,就能把人吃了。”江云启听江云康不肯找林氏要钱,笑脸立马没了,“三郎,你是不是马上要中进士,看不上我这个练武的二哥?”

“没有,这个真没有。”江云康解释道,“二哥也知道不好去找二嫂要钱,我又怎么好意思呢?”

江云启要面子,他也要啊。虽说林氏肯定会给钱,但他不能开这个头,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而且江云启这个样子,八成是赌输了,才要那么多钱。

看江云启脸色越来越黑,江云康心思转了转,建议道,“不如二哥去找大哥吧,大哥肯定有钱,而且大房的钱都在大哥手中。”

找了大哥,江云启一定会被骂。

江云启冷哼道,“你别当我不知道,要是我去找了大哥,他肯定会追问我为什么要那么多钱。你不肯借就算了,还要出这种鬼主意来害我。江云康,你不要太得意,总有你后悔的时候!”

说完,江云启就气咻咻地甩袖走了。

等江云启走后,书砚才小声问,“三爷,您惹怒二爷做什么?二爷是个支楞子,直接拒绝他不就好了?”

“光是拒绝一次,等事后他急了,肯定还会再来求第二次。现在让他生气,至少能有段时间不来烦我。”江云康并不怕江云启生气。

书砚跟着主子一块朝三房走,“不过二爷突然要那么多钱,恐怕真的被人做局了。要是再继续下去,怕会利滚利欠更多银子。若是事情闹大了,整个侯府都得被牵连。”

侯府的名声,也影响到江云康的名声。等殿试的榜出来后,便要选官,这会子还是别出什么事的比较好。

江云康并不在意江云启的死活,不过眼下他还是承安侯府的一份子,便不能被江云启连累了。

而且欠下一千两银子,也足够江云启被责罚。

江云康想了想,等看到三房的院子后,停下道,“你去找个人,跟二哥一段时间,摸清楚他最近都去了哪里,再找个人,把二哥欠钱的事传给大哥。”

若是传给孟氏和承安侯,他们一个会大事化小,还一个只知道打骂,都起不到作用。只能再去麻烦大哥,所以说,江云康才不要接承安侯府这个担子,巴不得都交给大哥处理。

回三房后,和林氏交代了两句,江云康再出门去木府。

江云启就算再缺钱,也不好意思自个去找林氏借钱。以前笑过林氏的商贾出身,再去借钱的话,那是彻底不要脸了。

出了承安侯府后,江云康直奔木府。

马车停在木府门口,江云康刚进木府,就被他二姐拉去厨房。

“怎么了二姐?”江云康不解问。

江芸把厨房门关上,再小声道,“是伯母让我在门口等你的,现在太子的人正在正厅,说是要请伯父和文渝他们上门做客。你知道的,伯父不喜欢于家,连同不喜太子,自然不会去东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