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节(1 / 2)

加入书签

木疆看江云康如此认真,不忍打扰,路上也没再说话。

看到永平城时,江云康第一眼,就看到一群士兵在做新的城门。

旧城门被砸了个四分五裂,若是不能在敌军到来之前修好城门,他们守城就会更艰难。

到府衙时,贺之洲受伤躺在床上,徐放带兵布防去了。

江云康和贺之洲报告他带了什么来,说完后,贺之洲满脸的笑意。

“三郎果然不会让人失望,你带来那些粮食,够我们守永平半年了。”贺之洲欣慰道。

等半年后,永平的局势,应该能趋于稳定。

“就是可惜,我受了伤,现在只能待在屋子里,城中好些事,得麻烦三郎。”在临兴关时,江云康就多次帮忙战场善后,现在江云康来了永平城送补给,贺之洲才会有此请求。

“将军放心,我一定会尽力的。”江云康渡江而来时,就想过要暂时留下。

如今的永平城,虽然被贺之洲的部队攻下,但城中战俘和伤兵数量众多,还有城中的北狄百姓,都需要安排和处理好。

江云康从贺之洲这出来后,直接去了伤兵营。

因为有过两次经验,现在他们自己会规划好伤兵营,都按着江云康安排的做。

江云康在伤兵营逛了一圈,看到了许多重伤的,还有一些人断胳膊少腿,心里默默感叹,战争真的可怕。但现在不是和平年代,战争又避免不了,只能做好抚恤工作。

断了手脚的伤兵,就不能再上战场了,这样的人,能活下来的也不多。

而命硬活下来的,都会被送回家乡。但很多人回去后,爹娘兄弟愿意养着,但日子久了,难免会觉得负担。

江云康之前就提议过,让手脚还能动的,去造船厂或者盐井干点轻松的活,家中有妻儿的也可以接过来,自个还能挣点收入,也不至于被人嫌弃。

没一个伤兵,都为他们的功绩付出血泪,理应得到重视和善待。

江云康刚到伤兵营时,就受到了大家伙的热情接待。

以前伤兵营是鬼哭狼嚎,血腥和恶臭味冲天,但经过江云康的整改,已经在现有条件下,改善不少。

至于那些战俘,就不会有那么好的待遇。一个是立场问题,还有就是比较残酷的现实问题。

江云康从伤兵营离开时,天已经很晚。

马车行驶在永平城的街道上,江云康昏昏欲睡,他看着软枕,刚要睡着时,突然一块石头从木窗外砸进来,正中江云康的膝盖后,又滚落在木板上。

紧接着,又是几块石头。

“谁啊?”书砚转头大喊,却看到几个小孩。

有士兵要过去抓人,小孩立马往巷子里跑,江云康叫住士兵,让他们先别去了。

“三爷,您没事吧?”书砚着急地掀开帘布。

“没事,多大的小孩?”江云康问。

“七八岁。”书砚道。

“那别管了,我们快点回去吧。”江云康深吸一口气,随后坐直了一点。永平城已经被北狄统治多年,经过北狄的教化影响,加上涌入不少北狄人,日后谁要是当了永平城的太守,都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江云康已经在想,皇上会派谁来永平城。

思来想去,应该是个比较老练而凶悍的人,不然震慑不住永平城。

马车加快速度回去,江云康回屋简单洗漱,便撑不住要睡了。

之后几日,他就在永平城里忙着各种善后的事。

另一边,永平城的捷报,也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

这个消息刚传到京城,就震惊朝野。

连皇上看完捷报后,还再三问其他大臣,他是不是看错了。

得知贺之洲确实攻下永平城后,皇上热泪盈眶,激动到久久不能言语。

皇上当即下令,赏赐财宝金银下去,又要去皇陵祭拜,告慰先祖。

城中百姓得知永平一战赢了后,也是欣喜若狂,家家户户都放炮竹庆祝。

宫里的赏赐送到承安侯府时,孟氏和承安侯都傻眼了。

他们最看不上的庶子,现在却是最有出息的一个。

孟氏接完赏赐,心情复杂,和对面的承安侯大眼对小眼。

“侯爷,您说三郎,怎么好似变了一个人?”孟氏狐疑道,“突然这般厉害起来。”

在江云康去新余的日子里,孟氏过得比较拮据,故而苍老了许多,承安侯也是这样。还是在皇上登基后,江云帆有起色了,承安侯府的情况才有些好转。

而承安侯的身体却越来越不好,他每日吃了不动,就算有意少吃,却还是因为过胖,时常会有呼吸不上的时候。

方才接了赏赐,就耗费承安侯大量精力,“这有……有什么奇怪,三郎是我儿子,自然会不差。”

承安侯说两句话又困了,让人抬着他进屋去。

孟氏看承安侯和她说不到一起去,心里更加郁结,想让人去叫大儿媳时,却听到大儿子刚回来,正和儿媳在一块,便只好让人先别喊了。

另一边,大房哪里,江云帆刚坐下,胡氏就端茶过来,“方才宫里送赏赐来了,三弟是真不错。他那么努力,得了皇上赏识后,连带着你也得皇上重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