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3节(2 / 2)

加入书签

两人的马车迎面而过时,钱品鸿突然听到江云康唤了句宰相大人。

江云康推开木窗,笑盈盈地看着钱品鸿,“宰相大人,您这是从张府来吗?”

“江大人这是长本官肚子里了么,竟然连这个都知道?”钱品鸿面带微笑。

“这倒不是,只是方才在宫里遇到的人说看到您去了张府,这才知道的。”

这次说到张府两个字,江云康稍微加重一点语气。这个钱品鸿,做人做事就像水里的泥鳅,让人抓不到任何把柄。

不过呢,那么圆滑的一个人,也有他的不好。就是两边都讨不到最好,他再次冲钱品鸿笑了笑,“我与皇上,也正好说了下张阁老。您与张阁老是亲戚,方才看过张阁老,不知张阁老现在可好?”

钱品鸿听江云康语气真诚,但实际却是给他挖坑。

说张阁老好,那就代表张阁老装病推托,故意给皇上摆脸色,这可是欺君的大罪。

如果说不好,那江云康很可能就会说,既然身子不好,就留在家中好好休息,转头再建议皇上把张阁老手中的权再分了。

所以说,怎么回答都不好。

从江云康回京城后,钱品鸿很少和江云康打照面。

现在看来,这个江云康确实不简单,也有让他这般为难的时候。

“江大人若是想知道,亲自上门看看就好。”钱品鸿笑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我同朝为官,就算你和张家没有亲戚,也可上门探望,你说是吧?”

“宰相大人说得对。”江云康直接忽略了钱品鸿的话,转而道,“我就不耽误你进宫了,若是有机会,还是烦你和张阁老说一声。如今皇上正是缺人用的时候,正等着张阁老身体转好,让他切记要保重身体呢。”

“放心,一定会。”钱品鸿说完,放下了木窗。

在两辆马车错身经过后,钱品鸿才用力捏住腰间的香囊,直到手背暴起青筋。

第161章

转眼间, 新年将至。

这是江云康回京城任职后的第一个新年,府里的迎来送往,便让江云康夫妇忙活了好些日子。

新年过后, 他们带着安儿去承安侯府拜年,孟氏的身子已经好了不少,只是看到江云康时, 还是没什么好脸色。

江云康和大哥几个在一块喝茶,一说到了二月的县试。

“听闻你想让安儿下场, 我也是一个意思,想让顺顺去试试。”江云帆坐在中间, “说起来,他们也十二岁了,这会要拿功名还不容易,但过个县试应该可以。特别是安儿的文章,很是不错。”

“顺顺也是不错的,他比安儿斯文,更耐得住性子。”江云康笑着道, “他们两个小子的事倒是不急,这次不中, 也还有许多年可以努力。守芳过了年便是十七,听闻有好几户人家前来提亲,不知大哥看中哪个人家?”

儿女的亲事, 从家族门第, 到他们自个会不会愿意,都是需要考量的。

江守芳是承安侯府嫡长女, 如今江云帆得皇上重用, 自然有不少人来提亲。胡氏为人大气, 也不会特意为难继女。早从前年,胡氏就帮着相看,只是一直没能说下来。

说起长女的婚事,江云帆便忍不住叹气,“在坐的都是自家兄弟,我也就不瞒着你们了。孟家和云家都再三来提亲求娶守芳,我已经婉拒过,但他们却……”却骂江云帆目中无人。

孟家是娘舅家,现在孟家落败,孟威已经前途无望,只能指望下边的小儿子和孙辈。京城里有点门第的,都看不上孟家,所以才会来找江云帆。

云家则是安和郡主的娘家,安和过世后,江云帆和云家也一直有来往。现在云家也大不如从前,这才会想着求娶守芳,好谋个靠山。

孟家和云家,都不是好选择。

江云帆自个看得清楚,不会拿女儿的婚事来做人情,这才会婉拒两家。

但这两家人都不是好拜托的,一而再地上门,以至于把守芳耽搁到现在。

不过除了这两家人,也有其他的人家,就是江云帆不太看得上。

“说来说去,不管怎么人家,也要守芳自个同意才行。”江云康说完,又笑着看向江云熠,“五弟面色红润,看来成亲后,日子很是滋润啊。”

“你……你少打趣我!说着守芳的事,怎么就谈到我,我滋润点还不好吗?”江云熠下意识地抬手摸了下耳朵。

“好啊,是很好。”

江云康哈哈笑了下,看江云熠鼓着脸生气,又忍不住调侃两句。

从承安侯府回去时,江云康一家坐在马车里,林姝也说到了守芳的亲事。

“母亲的意思是,想要守芳嫁去孟家,但大哥大嫂肯定是不同意的。大嫂私下与我说过,继母本就难做,如果不为继女找门好亲事,别人在背后指不定要怎么说她刻薄。”说到这里,林姝忍不住叹气道,“就为了这事,母亲已经许久没给大嫂好脸色。”

安儿突然接话,“幸好,咱们没住在侯府里。”

“莫要再说这样的话。”林姝皱眉看向儿子,“儿女的亲事本就是难事,若是结好了,便是两姓之好。不然心中有怨,日后是要成仇家的。况且如今朝局不稳,如果结错姻亲,你以为我们能躲得掉吗?”

分家不是分宗,他们还是江家人,江守芳若是嫁个仇家,多少也会影响三房一些事。

安儿撇撇嘴,“那就让大堂姐自己选嘛,看她愿意嫁谁。”

林姝和夫君对视一眼,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就是守芳自己愿意,那孟家和云家也不同意。

往后的一段日子,胡氏上门得更勤快了一些,不时也会带上五个孩子。

江云康提醒过大哥后,便没再过问大侄女的婚事,而是忙活着手中的事。

世家那些子弟去了余江以北不过一个月,便有不少人受不了苦,好些写信给家里要回来。本来这些信,都是送到各自家中的家书,但其中一人的,被有心人送到皇上跟前。

那日早朝,皇上是勃然大怒,“吃不了苦去什么边境,这是要人笑话朕,还是笑话历朝无臣子?既然不愿意吃苦,往后也别当官了,回家蹲着就好,反正你们这些当爹的也愿意养着他们。”

一时间,皇上连着下了三道旨意,撤回了十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