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节(1 / 2)

加入书签

虽然他们已经见识到知青娃娃的厉害,爱读书的人就是不一样,一个个脑袋瓜子长的,不是凡人。但是,一码归一码,你这个咸水浇庄稼不是在开玩笑吗?你那是种粮食吗?你那是腌粮食吧?

田蓝一本正经:“我不是信口开河,我说这个是有事实根据的。首先像小麦这种作物,它本身就有一定的耐盐碱性,或者说我们整个宁甘地区能够长成样子的庄稼都耐盐碱的能力。否则,它们根本就没办法生存下来。既然土壤都是又咸又苦的,那他们又怎么会嫌弃差不多咸度和苦度的水呢?”

这话说的有点拗口,她又解释了一通,“我们开台田的时候,我测过挖出来的地下水的咸度,含盐量2.0~3.0 g/l。过来植树前,我又测过一遍,因为冬春季节水分蒸发的因素,水的咸度略微往上升了些,上限大约是3.5克,这个咸度完全可以浇灌拔节期的小麦。”

此事实在太过于天方夜谭,古团长毫不犹豫地摆手想要拒绝。

结果朱团长却伸手拦住他:“别呀,我跟你说正经的呢。你试试你就照咱们小田同志说的方法试试。你这个庄稼不浇水,还是得活活干死。我跟你讲,小田同志虽然年纪小,这说起种地来,她可是满肚子的经。回头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的知青实验田,现在油葵都蹿出来老高了,水里面的鱼也养得好。渔业队的都说了,照这个行情看下去,今年肯定能丰收。”

田蓝眼睛一亮,欣喜若狂:“真的啊。”

她没搞过水产养殖,应用纯理论知识还是很心虚的。嘿,鱼好,鱼虾生长快,富含蛋白质。如果大家饮食里能有足够的鱼虾作为补充,那他们的营养状况就能得到大大的改善。

朱团长笑着点头:“那当然,东西都摆在那里呢,我瞎吹牛不是自己给自己没脸吗?对了,你种完树回去记得找一下菌肥厂的老曾。你的蚯蚓怎么长得那么快?有什么秘诀吗?”

田蓝笑呵呵的,随手从口袋里掏出小笔记本,就着旁边屋子透出来的微弱灯光,直接撕下一面,笑着递给朱团长:“是这个,我将能找到的有益菌都混合到一起弄了个菌群组合用来做生物肥,这样海陆空三军联合,养蚯蚓居然效果也不错。”

古团长满脸茫然:“啥生物肥?”

田蓝举了个例子:“5406抗生菌。这个的范围比5406更广一些。”

古团长这才恍然大悟,哦,是这样啊。这还能养蚯蚓,奇了怪了哦。

田蓝笑眯眯道:“我还在做实验,看能不能应用到更多方面。”

何止是养蚯蚓啊,水产养殖中em菌的应用也很广泛哩。反正她是绝对不会让自己辛辛苦苦从空间里头拿出来的东西白白浪费掉的。

田蓝又认真道:“古团长你试试看,只要这个咸水的浓度不大于4克每升,那都能用来浇小麦。假如还有淡水的话,可以将咸水和淡水混合,浇的时候要比单纯浇淡水多浇一些。我看书上说,这样一来的话不仅不会减产,反而会增产。”

这话真是无稽之谈了。死马当成活马医,苦咸水浇小麦,居然还想增产?只能说现在的娃娃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啥都敢想。

古团长在原地来回走,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反对的理由:“你这咸水浇地,完了我的土都变咸了,后面还怎么种庄稼呀?”

田蓝笑道:“首先淡盐水是不饱和溶液,它还可以溶解土壤里存在的结晶盐碱。在重力作用下把他它们给带走。其次咱们这里干旱分明,夏天就是雨季,雨水是淡水,完全可以再将土地重新冲洗一遍,而不存在什么盐分残留的问题。”

古团长被说得找不到理由了,却没办法下决心,一个劲儿地叨叨:“你让我再想想啊,再想想。”

田蓝可不管他的纠结,直接跟人告辞,哼着小曲儿美滋滋地走了。

随着盐碱地问题被进一步重视,半个世纪后,微咸水的利用已经成为热门研究方向。她说的那些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给他们上课的教授的实验数据。

就凭着这一招,教授认识让他负责技术指导的乡镇的粮食和棉花产量都翻了整整两倍。

知识就是力量。

她完全不担心古团长没这个勇气迈出这一步。

当过兵打过仗的人都豁得出去。反正现在天又不下雨,水渠都断流了,庄稼不浇水肯定得干死。那还不如死马当成活马医,最后一搏呢。

哼,等到时候看丰收的结果吧。

第26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雨季来临之前, 知青连的小伙伴们都埋头在沙漠里种树。

邵明想出的那个竹子打孔种植方案最终被否决了。没别的原因,就因为树有树冠。

你光看两根光秃秃的树干,是感觉隔得千山万水, 但是把树冠一加上去, 即便是灌木, 那也得拉开距离, 不然的话人家往哪儿长啊。

好在军垦农场听说了他们的植树方案, 认为相当切实可行, 所以又给他们调拨了几千只玻璃瓶。

不要小看这些瓶子哦, 现在的玻璃瓶可是能回收的呢。这些瓶子可是果酒厂特地让给他们的, 人家也担着生产任务呢。

除此之外,农场又紧急从外面进了一批竹子回来, 好满足植树需求。

搞得知青们个个都诚惶诚恐, 尤其是田蓝,当真压力山大。她超级害怕万一这些树没种活,那她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几乎每一个晚上入睡前, 她都在暗自祈祷,千万活千万活, 然后还试图跟空间撒娇卖萌,指望空间大佬能够给她点什么灵丹妙药, 最好是传说中的仙露之类的,能够一棵枯草都能长成参天大树的那种。

结果空间保持了一贯的高冷姿态, 根本就没搭理她。害得她对着那么多美味佳肴都食不知味, 一不小心, 次次光盘。

这样的煎熬持续了整整半个月, 最初种下去的那一批胡杨冒出了新芽的时候, 田蓝当场疯了。她直接跪在沙地里打滚, 又哭又笑。

成功了,她真的成功了。他们最早种下去的这批树,95%都活了,能看见新芽!

谁也没有在意她的疯狂,因为大家跟她一样癫狂。所有人都又喊又叫,好些人跟着一块嚎啕大哭。

他们创造了奇迹,在这样的大沙漠里,他们居然种出了树,还活得那么好!

种树师傅也同样激动得够呛,他种了这么多年的树,头回见到这么高的存活率。要是他们整个农场整个大西北,所有的沙漠地带都能这样种树,那能节省多少国家资源,又能为国家创造多少财富啊!

这个胡杨可是宝树。但凡胡杨扎下根了,什么柽柳、骆驼刺、铃铛刺、罗布麻这些就不请自来了,长得好的很。很快就是一片小森林。

他指着胡杨树,嘴唇都在颤抖:“这就是俺们党,党扎下根,咱们群众就全跟过来了,就是一个崭新的国家。”

大家拼命地鼓掌,谁也没觉得他说这话多突兀。

师傅拼命点头,一个劲地嚷嚷:“我得汇报,让农场都知道。趁着现在天暖和,赶紧大家都动起来,一起种树。一年干掉10年的活!”

哈,那大家可真有的忙碌哩。

雨季来临前,他们得赶着收割冬小麦。不然到时候雨水一哗啦啦,完蛋了,小麦泡在地里能直接发芽。所谓泡汤,这就是真正的泡汤。

田蓝从沙子里爬出来,大声喊:“快点,我们要尽快补种。没冒出芽的树,我们做好记录,回头过来补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