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节(2 / 2)

加入书签

肉是五花肉,从罐头里倒出来的。菜是梅干菜,被大肉泡得油汪汪。嗯,果然看不到一点儿绿色蔬菜。现在,上面多了一层新佐料。

高连长扫了他们一眼,声音冷冰冰:“吃啊,打了饭就赶紧吃。”

老知青们还在面面相觑呢,轮到的新知青发出了惊喜的呼唤:“真的是肉哎,我都不记得肉是什么味道了,我还是5岁那年吃过的肉。”

说着他就半点儿不嫌弃地将那一勺梅干菜烧肉包裹在面饼里,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咬了下去。

冯祥生他们看着不得劲,忍不住冒了一句:“至于吗?你们家过年包饺子不用肉?”

这再穷的人家过年时也要割上一斤肉,不然还怎么过年啊?最多肉少菜多呗。

没想到那还没变声的男孩抬起头,认真地强调:“我们村都吃不上肉,我们那里穷,过年也是豆渣和着玉米面做窝窝头。”

原先还满脸不得劲的老知青们集体沉默了。是啊,国家还这么穷,大家都吃不上肉。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才会来到农村,想为改善大家的生活尽绵薄之力。

老知青们再看那吃得津津有味的新知青,什么阴阳怪气的话都说不出口了。

新知青一口口地吃着,整个人都写满了幸福两个字。他一边吃还一边解释:“我们过年的时候就是拿对虾肉剁成馅,然后放在窝窝头里包成包子。不能做饺子,没白面的话,饺子皮擀不出来。”

老知青们却感受到被羞辱的愤怒。

开什么玩笑,能吃得起对虾,你还说吃不上猪肉?当他们是傻子呢。对虾多贵呀,一般人根本吃不起对虾。

新知青被围攻的懵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回。虾子不好吃的,一点油水都没有,哪有肉好吃。

哎哟,磕着牙了,难道大西北的石头馍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他的表情太过于认真,搞得原本围攻他的老知青都忍不住噗嗤笑出声。

最后还是冯祥生维持住了立场,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别撒谎不打草稿,搞得像笑话一样,说出去丢的是我们知青的脸。”

新知青脸涨得通红,试图为自己辩解:“我没撒谎,我说的是真的。”

还是田蓝替他解了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家在海边吧?那很正常。现在冷藏技术跟不上,海鲜如果运不出去就只能坏掉烂掉,就近销售,市场饱和,所以便宜。”

新知青拼命点头:“是是是,烂了连猫都不要吃,只能给人家生产队拖走了沤肥。我们队不行,我们队根本就没田,除了山上能种点山芋之外,其他的东西都长不出来。”

他认真地看着田蓝,“我报名来宁甘农场,就是想问问你,像我们家那边是不是也可以做台田,然后种庄稼?我同学给我看的杂志。台田做出来了就能种庄稼。”

田蓝摇头:“既然你家在海边,那就不适合做台田。”

少年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声音都低了下去:“那我们村是不是永远都吃不上白面了?”

田蓝微微一笑:“也不一定,沿海沙滩薄地也是有农作物可以种植的,比方说油莎豆。这是一种新引进的油料作物,它很好,只要种下去,你不管它也有收成。它不仅可以榨油,榨油剩下来的豆渣还可以当面粉,筛出来的豆麸又能酿酒。它的草是天然的牧草,能长到一米多高。可以养牛养羊养猪还能养鱼。除此以外,因为它能够在沙地里生长,还具有防风固沙的能力。”

众人都在旁边竖着耳朵听呢。听到这儿时,大家集体惊叹,妈呀,照这么说,这玩意儿浑身上下都是宝,根本一点儿废物都没有了。

田蓝认真地点头:“当然,不然咱们国家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引进呢?这就是个宝贝。”

大家伙儿集体来了兴趣,连老知青们都忘记要在新人面前维持住不与对方为伍的高冷姿态,追着问对方开启的话题:“那我们也种油莎豆吧,这个可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田蓝摇头,遗憾的很:“油莎豆虽然好种好管理,但是它非常难收。”

她伸出小指头,示意大家看她的小指甲,“油莎豆就是这么大的豆子,就像没有外壳的花生米散落在土里。而且它的根须非常的脆弱。我们收花生的时候,拔一把,花生果就随着根一块出来了。但是油莎豆不行,你一拔它的豆子就会掉下来,重新滚回土里,得一点点的捡。比方说你种一亩地的稻子或者麦子,你一个人一天就能收获了。但是换成油莎豆的话,你得15个人齐齐上阵,才能收获,花费的人力成本太高了。”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是缺油大国,油莎豆现在就已经引进,却到半个世纪后依然是小众食品。

邵明叹气:“这油莎豆也太折腾了,就不能好好待在根上吗?”

田蓝摇头,正色道:“当然不行,它生长的目的又不是为了被人吃掉。果实容易脱落,埋在沙子里,等到第2年春天它又会自己发芽了。”

知青们又高兴起来,他们半点都没被吓到,相当富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没关系,我们人多力量大。我们有600多号人呢,一亩地15个人,我们起码可以种40亩地油莎豆。种吧种吧,我们马上种,不是会自己发芽吗?都不用育秧了,到时候直接移栽。种这种豆子的话,还可以挡风沙呢。”

田蓝却摇头:“你秋天把油莎豆收起来之后,地面又光秃秃的了,还怎么挡风沙?”

知青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只有一人喊了起来:“不是还可以当草喂牛羊吗?那我们把它做成草原专门放牧好了,也不一定非要挖它的豆子呀。到时候它自己再重新发芽,都不用再补种牧草了。”

众人跟着高兴起来,对对对,的确是个好办法。都长一米多高了,到时候割掉一半,剩下的还可以挡风沙啊。

田蓝微怔,笑着点头:“这办法倒不错。”

她这话是由衷的,因为在此之前,油莎豆在她心目中的定义是优质的油料作物。它产量高,榨出来的油品质优,在贸易争端大豆危机中,因此成为网红。所谓的草能够喂牛羊,不过是附带价值而已。

现在换个角度想,直接用人家的草发展畜牧业,也很可啊。油莎豆又叫油莎草,听名字就知道,它的草产量很可以,加上营养全面丰富,的确是养牛养羊的好材料。

65届的知青一开始还跟着欢欣鼓舞呢,后面田蓝夸人家的时候,他们当中又有好多人开始酸溜溜。

呵呵,66届的孩子就是不懂事,完全不知道发展油料作物究竟有多重要。是一顿红烧肉让他们吃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吗?

哼,好好寡上两顿,他们就知道肚里有油有多重要了。

冯祥生指着杜忠江道:“不就是不好收割吗?让我们老杜想想办法,弄个新的收割机。我就不信了,好好的豆子非得只收草。”

他的同伴们立刻跟着点头:“就是就是,你们以为国家花大代价引进这么好的东西就是为了当草吗?”

新知青们面面相觑,总觉得这话哪里怪怪的。这个,水花生跟水葫芦不都是特地引进过来当猪饲料的嚒,都是草。

然而新人到了新地方,面对前辈,求生欲本能上线,他们只好支支吾吾地顾左右而言他:“可是豆子被挖了,用什么挡风沙呢?”

老人们立刻恨铁不成钢起来,集体大摇其头:“你们就不知道多种点间断地收豆子吗?一行一行地间隔,这风沙还能刮起来?”

说完,前辈们站起身,雄赳赳气昂昂地离开,捋起袖子就着月光继续干活。

七月半中元节算个啥,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苍生大于鬼神。革.命人无所畏惧!

田蓝摊手,她还能说什么呢,这要命的胜负欲。好吧好吧,你们加油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