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节(1 / 2)

加入书签

田蓝挖了一麻袋的腐殖质,站起身要抹额头上的汗时,就看见山脚下一大堆人马,挨个排着在田埂上走。其中打头的那位手上捧着个相框。

她随口冒了句:“这是谁家办丧事吗?”

王老师也眯着眼睛看过去,然后就变了脸色,低声训斥道:“不要胡说八道,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

田蓝这会儿也隐隐约约看出轮廓来了,顿时目瞪口呆:“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向伟大领袖请示。”王老师替她找借口,“我们这边的习惯跟宁甘地区不太一样。大家都是捧着领袖的画像到田里头干活去的。”

田蓝赶紧接话:“我们那边还真不这样,因为领袖就在我们心中啊,不用特别捧着画像才想起来。而且那边习惯跟这边不同,这个捧着画像走在当地老乡那儿就是人走了以后才会做的事。我们会觉得不恭敬的。”

王老师干巴巴地回答:“是啊,这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的习惯还真是不一样。”

不然他们能说什么呢?哪儿的规矩都是人死了以后才会捧着画像,大家跟着送葬去。捧画像的人都是有讲究的。

也不知道哪个脑袋有问题的家伙想出这种招来,真是缺德他妈给缺德开门,缺德到家了。

怎么没人觉得这才是正经的现行反革.命呢?

田蓝暗自在心中摇头,跟王老师一块儿将挖好的腐植质挑下了山。后面她们得利用这些和麦草以及禽畜粪便一块儿堆肥,制作生物肥料。

因为下山的路不好走,他们选的道跟来时的不同。所以走到山脚下时,他们就来到了田埂上。

田蓝扫了眼地里的庄稼,难以置信:“今年遭灾了吗?怎么小麦都长成这样啊?”

中部平原以土壤肥沃而著称,否则也不会被称之为鱼米之乡。可是这肥沃的土壤里长出的麦子怎么都干瘪瘪,没精打采的。

马上就要收割了,就看看现在的情况,那距离丰收肯定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王老师轻轻地念了一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这一季麦子也是倒霉,刚好碰上革.命之火开始燎原的时刻。所以从播种到现在,都是兵荒马乱。

尤其过完年之后那群窜连回来的学生,天天抓着人搞革.命活动。公社生产队也是争权夺利,一切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唱唱歌跳跳舞,就能记工分。谁还愿意下田劳动啊?

这些话王老师不敢跟田蓝说,因为就是想也是在大逆不道。

可是田蓝看到眼前的场景,还有什么能不理解的呢?

她沉默片刻后,突然间有了主意:“我们就拿水面稻的种植情况跟这里的农田稻做比较吧。看大家都是种下去就不管,最后谁的收成多。”

王老师一开始还没有理解过来田蓝是什么意思,待到思量一番之后,她突然间明白了。

群众的力量。

现在全国各处都在大搞革.命,三忠于、四无限主要体现在早请示,晚汇报,唱忠.字歌,跳忠.字舞。天天大会小会忆苦思甜会不断,大家能够花在农业生产上的时间极为有限。

如果种植水面到省心省事还高产量,那么肯定会为群众和基层组织所欢迎。因为只有这样一来,他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向伟大领袖表忠诚上去呀。

而只要是群众基层政府愿意接受,那么这项技术就能够得到迅速地推广,从而形成一股力量,反向去影响上级。

这,也是人民的力量。

田蓝笑了起来,眼睛都弯成了月牙:“我们的工作意义很大啊。”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现在她觉得与人斗也其乐无穷。

要善用政策,会用政策,才能更好地做事。在共.产.主义社会真正到来之前,世界总有各种各样不如人意之处。

但,还是要做事啊。

总不能因为少部分人的自私愚蠢,而让无辜的群众陷入困苦之中吧。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

你说对不对呀?空间同志,你好歹得有点表示吧。

第38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确定一个小目标, 再确定一个大目标,干活的人就能动力十足。

眼看终止围垦造田这事有戏,田蓝和王老师都干劲十足。她们又是挖腐殖质又是堆肥, 忙得不亦乐乎。

与此同时,赵老师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他按照田蓝说的那种先浸种再晒干,然后再度催芽的方法处理种子,那些古稻种居然真的齐齐冒出了胚芽。

嘿,还真是绝。

这个小姑娘,脑袋瓜子实在是灵光。

田蓝脸皮再厚, 也不敢随便乱居功。毕竟她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属于拿来主义。

她只好谦虚一番:“瞎猫逮到死耗子, 我也是在哪本书上看到了类似的方法, 没想到真成了。”

王老师高兴地点头:“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种这种稻子吧。我觉得它的口感特别好, 米油很足。”

赵老师却摇头:“但是它的产量并不高。稻穗的结粒还是太少了。”

王老师笑道:“哪有那么容易两全呢?先给它种上一亩试验田吧。”

夫妻俩离开了,田蓝也收拾收拾早点上床睡觉。

她真美死了,农业人看到种子冒出胚芽就跟大家瞧见幼崽诞生一样美滋滋啊。这可是生命延续的希望。

田蓝一脑袋扎进了黑甜乡。

她琢磨着空间同志能不能大方点,最好给她弄点高产的水稻种。结果她再睁开眼的时候, 居然又回到了那个奇怪的车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