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节(1 / 2)

加入书签

他一路打草稿,努力让自己义正词严,又琢磨好方案,假如对方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拒绝自己要怎么应对。

没想到他深思熟虑许久,却全然没有用武的地方。因为田蓝一听他提出的条件,就相当痛快地点头:“可以,没问题。”

她答应的如此爽利,倒是让高卫东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田蓝全然没有生气的意思,反而兴高采烈:“呀,你们也觉得我的水面稻会丰收,所以不想拿它来比是吧?”

高卫东强行挽尊:“当然不是,我们是怕我们跟你的水面稻做比较,人家会说我们欺负你。”

田蓝脸上的笑意更深了:“没事,只要你们不觉得我欺负了你们就行。”

告辞,高卫东立刻转身走人,他怕自己再待下去,还不知道要从对方嘴里听到多刺激人的话呢。

回了营房,他立刻吩咐同学:“盯紧了这丫头,看她起什么幺蛾子。”

其他人立刻脑洞大开:“她肯定有门路,该不会是弄到了化肥吧?”

好半个世纪后,化肥成了众矢之的,说一听听说农作物使用化肥都觉得它降低了好多格调,顿时就不香了。但实际上,化肥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从普遍亩产三位数到四位数,化肥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众人立刻紧张起来,假如田蓝能弄到化肥的话,那这比赛还怎么进行下去?他们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吗?那可不行,又不是论持久战。

于是高卫东不得不又硬着头皮跑去找田蓝,约法三章,这次竞争当中大家都不允许用化肥。

田蓝笑眯眯的,还相当善良地普及农学知识:“不要把化肥当成洪水猛兽,只要应用得到,它可以发挥相当积极的作用。不过你们要担心我把化肥用的太好的话,也可以,这次我不用化肥,全部用生物菌肥。”

高卫东又忍不住当场告辞,听听她说话的口气,活像是我不跟你们这帮小孩一般见识。

有没有搞错?明明你才是个小孩!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对方姿态摆得够高,应战的人就不由自主地紧张。整个大学生团队如临大敌,战战兢兢,一刻不停地偷瞄田蓝的行动。

事实证明,他们的举动是正确的,正因为步步紧盯,他们才能够轻而易举地撕下田蓝的画皮呀。

这个小丫头装的蛮像那么回事,不懂行的人看她摆出来的风轻云淡作牌,还以为她有多世外高人呢。

可事情的真相是,她根本就不会种稻子。起码不会在陆地上种。

此话怎讲?还用说吗,看看她都做了些什么不靠谱的事。

种水稻要插秧吧,插秧之前的苗床管理多重要不用说吧,水稻,水稻,必然得有水才能种出稻。

她好了,大概是因为在大西北这种缺水的地方呆久了,根本不会用水。插秧前三天,她居然不浇地了,直接就让秧苗这么干长。

除此之外,她还加大了苗床的通风。这风一起来,湿度不就降低了吗。这可是在种水稻,她以为种旱稻呢。

王老师见了都忍不住提醒她一声,水田跟旱地的种法不一样。她不能按照在宁甘农场的套路来种植三江平原的水稻。

自打下田干活开始,田蓝脸上的笑容就没散过。她笑眯眯的,信心十足:“没事,您看着吧,看到时候究竟谁的稻子返青快发根好分蘖早。”

后两者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毕竟除非栽下去的秧苗漂浮在水面上,否则你总不好将好的呀又拔出来看它有没有发根。至于稻子分蘖,那也不是三两天的时间就能长出来的。

但是,秧苗返青这种事却相当快。水稻插秧后5~7天左右,秧苗心叶展开,并扎下新根,这就是返青。

大家眼睛都盯着两片稻田呢,看田蓝吹的牛到底能不能实现?

结果却让老农民都惊呆了。因为田蓝的试验田里插秧三天后,秧苗就返青了。

早返青有什么意义?简单点讲,任何植物的生长结果都需要一定温度的积温期。像水稻这种越夏作物,不用说,肯定是喜温的。你早返青一天,就意味着它能多获得一天的有效积温。这对于提高水稻有效分蘖率,增加水稻产量意义极大。

大学生们难以置信,集体蹲在前头,一棵棵的看人家立住根的水稻秧。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不会种水稻的人为啥能搞出这样的结果来。

农场的老职工们也满怀好奇,不晓得她用的什么魔法。

田蓝完全不藏私,她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呢。

她指着秧苗解释:“在插秧之前我控制灌水,积极通风,降低苗床的温度,都是在为插秧做准备。一个控制水分,为什么?就是要秧苗处于饥饿状态。咱们逢年过节天天好吃好喝的时候,就不想吃,会年饱。但是我们天天干活,消耗量大,又吃不饱的时候,那么脑袋瓜子里头就只剩下吃一个字,但凡有点儿吃的都肯定被我们塞进嘴里头。”

大学生们一阵脸红,严重怀疑她是在内涵他们。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特别容易饿啊。平常干活的时候,但凡看到任何能塞进嘴里的吃的,比方说野草莓、小树莓还有桑葚果果,都会收刮了祭祀五脏庙。

没办法,饿,每顿吃几大碗饭仍然扛不住的饿。

田蓝可没想这么多,她只接着解释其中的奥妙:“秧苗感觉到了饥饿,就会拼命地吸水吸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就迫使自己不断的分根,深深地扎根土地里。如此一来,它返青早生根快,将来分蘖也会提早。”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还有农场老职工感慨万千:“合着这庄稼就跟娃娃一个道理。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你饿上两顿,什么都吃了。”

田蓝哈哈笑:“庄稼跟人一样啊,就得摸着它的性子来。”

她兴致勃勃道,“水稻根扎得深,好处可多了。后面就是碰上旱灾或者没有肥料可以用,它的根长得深,就能问土里要水要肥,碰上旱灾它都能扛。”

眼看着农场老职工都围着田蓝塑大拇指,大学上了一半就被迫停课的大姑娘小伙子们心里便不好受了。

在田蓝来之前,他们可是整个农场的香饽饽。老职工们看到他们只有夸奖的份。

高卫东立刻代表大家说出了心里话:“你别张口闭口就是旱灾没水用怎么办?请你搞清楚,小田同志,你现在站着的这片土地叫三江平原。明白鱼米之乡是什么含义吗?我们这哪里会缺水?”

像是为了证明他所言非虚,他话音刚落,天空就一道雪亮闪过,然后咔嚓一声,轰隆隆随之而来,顿时阴云密布。

众人立刻一哄而散。

打雷了,下雨了,赶紧回家收衣服啊。

三江平原的雨季来势汹汹,跟宁甘农场压根不可同日而语。

天空像撕开了口子,雨水哗啦啦往下倒,看得田蓝都怀疑是天上的河直接决了堤,简直能够带着鱼一块儿倾泻而下。

她去大学生的营房问人借书看时,高卫东就调侃她:“小田老师,你这稻子奋斗错了方向,不应该努力抗旱,必须得好好防水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