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节(1 / 2)

加入书签

虽然大家头顶大太阳在田里干活的时候,也会被晒得怀疑头发由死细胞变成了活细胞, 都能感觉到疼了。但只要你用芦苇叶子编成凉帽戴在头上, 顿时就会凉快许多。

就是不起风的时候,你站在烂泥田里干活, 那冒出来的水也是凉飕飕的,跟井水一个样,根本就不热。

因为这个, 大家干活的积极性尤其高。从天麻麻亮到星星冒出头,都没人偷懒。

当然, 众人如此卖力,也有可能是田蓝搞了恶劣的内卷。她不好好团结群众,竟然居心叵测地将大家分成外来知青和农场子弟两部分, 然后看两边人的进度。

大学生虽然人数少, 可他们年纪大力气也大,自然不能输给小崽子们。

农场子弟本来就人多势众,加上他们也是从小就下地帮忙干活的, 当然不能叫大学生们压一头。

大家憋着劲, 你追我赶, 又是挖沟,又是做垄,忙得不亦乐乎。

沟要挖1米深0.3米宽, 按照田蓝的说法,这种深窄沟可以将地下水位降低差不多半米, 这样水泡不上去, 以后种稻种麦子都不容易烂根了。

除了挖水沟之外还得埋暗管, 这暗管是干嘛的呢?当然是为了让土里的水排出来。暗管要埋0.7米深,据说这样效果好。至于暗管是什么东西?嗐,当然是就地取材,用芦苇杆子啦。

不然你还想指望什么多孔塑料波纹管?开玩笑哦,也得有啊才行啊。

不管东西简陋不简陋,能派上用场就好。

只是大学生们仔细琢磨了一回,感觉更加像高台鱼塘了。大西北的知青们改良盐碱地不也是用了暗管嚒。就是那边是用来排碱的,到他们这儿变成了排水。

算了算了,管不了许多,只要效果好就行。

大家卯足了劲儿干活,每次饭点都得王老师过来三催四请,大家还不愿意动身。

后来王老师被他们搞得没办法,居然弄了辆部队运菜的小车,每天来回把饭给他们送到地头。

田蓝都觉得王老师圣母光环笼罩大地,居然还这样惯着他们。不吃拉倒,全当是给国家省口粮。

王老师笑呵呵的,还好声好气地劝田蓝:“没事,我原本就想出来晃晃的。吃吧,这是新玉米碜,味道肯定不一样。”

新粮和旧粮的确不同,就说玉米碜吧,陈粮吃在嘴里味道有点像石灰水,但是刚收上来磨的,那叫一个香。

部队的司务长在玉米碜里加了酸汤,又放了小菜,配着一半麸皮一半白面的窝窝头吃,可真是色香味俱全。

大家一边吃一边闲聊,个个意气风发,感觉这些冷浸田很快就不够他们改造了。

田蓝刚要呵呵,突然间身后扑棱棱一阵响,仿佛乌云压顶。

旁边的学生们发出尖叫:“毛野鸡!”

田蓝都没反应过来,就感觉长长的羽毛似乎划过了她的头顶。

谢天谢地,这位老兄没有在她头顶上来一泡。

野鸡扑棱着翅膀,钻入了树丛中。

高卫东等人都遗憾的不行,还恨铁不成钢:“你怎么傻愣愣的呀?你但凡手一抓,就能捉住这只大野鸡。”

哇,好大好肥的一只野鸡,按照部队食堂的手艺,绝对可以炖出一桶汤了。

“鬼见愁”家的儿子也咽口水,他们家养了那么多只鸡被吃光了,她都没能喝到一口汤。

农场的高中生们却胸有成竹:“没事,我们找鸡窝。这肯定是抱窝的野鸡,窝里有蛋。”

大家都兴奋起来,没鸡有蛋也行啊。就算打成蛋花汤倒在稀粥里,也是那么个意思不是。

田蓝无语,小同学们,你们在想什么,你们有多少人?野鸡窝里有几只蛋啊?

不过话说回头,野鸡一回能抱几只蛋?

大家都好奇的不行,连不缺缺油水的田蓝都跟着到处找鸡窝。

高中生们信誓旦旦:“放心,肯定就在附近。野鸡抱窝不会跑远的。”

果不其然,他们没费多少功夫,就在杂草丛里找到了野鸡窝,里面的确有光溜溜的蛋。就是太少了点,只有四只。

大家不满足了,这点蛋哪里够吃?还是对那只金光闪闪的大野鸡下手吧。

高中生们找来了藤蔓,又用铁锹铲了树枝,然后围着野鸡窝做了个外圈。

这外圈是螺旋形,上面的树枝用藤蔓拢紧了,只留了个小而窄,易进不易出的口子。

高中生们信心十足,当场打包票:“等着吧,一会儿野鸡回来就会钻进去,叫咱们的八卦阵直接困住。”

大学生们可不敢如此盲目乐观。这陷阱简陋又显眼,野鸡除非是傻子,否则眼瞎了才往里面钻。

农场的高中生不服气:“等着瞧,到时候你们过来看。野鸡笨的要命,它肯定会往里面钻的。”

大家将信将疑,先跑回地里干活去了。中途喝水的时候,高卫东他们没能按捺住好奇心,特地跑到鸡窝旁去看。

结果几人瞪大眼睛,失声喊道:“还真抓到的呀!”

众人闻声,赶紧往鸡窝方向跑,全都伸长了脖子看热闹。只见那潦草的八卦圈里果然鲜桃一只羽毛五彩发亮的大野鸡。

看到人群靠近,野鸡挣扎的愈发厉害。然而它并不是要逃跑,而是还想往窝里钻。

高中生们哈哈大笑,个个都得意的不行:“看见没有?抱窝的野鸡是最笨的,叫那个什么,一孕蠢三年。 ”

说话时,有人伸出手,直接抓住了那只大野鸡。

野鸡发出刺耳的叫声,两个爪子乱蹬,拼命地挣扎,搞得抓它的人被扬了一脸灰,连声呸呸呸。

结果就是他松懈的瞬间,大野鸡扑腾着翅膀,居然飞走了。

周围人发出懊恼的“哎呦”,真是的,到嘴边的野鸡都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