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节(1 / 2)

加入书签

大家胸脯挺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强调:“没问题。”

虽然农场的中小学生们都参与到农忙中,不能给他们帮忙了。但他们40多个人呢,还搞不定那几亩地?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众人斗志昂扬,精神抖擞地先去实验田。

一到田头,仔细看了稻子的生长情况,走在最前面的人发出惊呼:“你这稻子怎么回事?”

好吧,一个礼拜前收玉米的时候,他们已经意识到种子的神奇性。

田蓝那片玉米长得又矮又小的实验田,你知道五分地收了多少玉米吗?800斤,整整800斤,都赶上人家一亩地的产量了!

收玉米的时候,农场干部都亲临现场特地瞧过了,确定他们没有搞鬼造假数据,当真是5分地800斤。团部领导立刻向农场报喜了,大家就准备等明年也按这个套路来,好大干一场。

现在,大家开始收割稻子,近距离看了被稻穗压弯了腰的水稻,又开始惊叹。原来稻穗压弯腰不是一个拟人手法,而是事实。

为什么?因为它的稻穗特别长啊。

大家数了数,这颗稻穗上居然有足足200粒种子。而对照田的稻穗,只有120颗,差不多是它的一半长。

妈呀,这真的是相同品种的稻子吗?为什么差别这样大?

你老实交代,你肯定大半夜下山偷偷撒了进口尿素,不然不可能长得这么好。

田蓝蹲在田边,仔细看了回水稻,满意地点点头:“还好,虫子吃的不厉害。行吧,既然来都来了,就给大家说说我种这片实验田关键的几个步骤。前面的大家都看到了,我也就不多说了。后面的处理有哪些呢?一个是水稻分蘖后期再到孕穗期之前这么个阶段,一定要晒田,目的是减少无效分蘖。大家都知道果树要定期剪枝,你枝叶长得太多,反而会吸收掉大量的营养,果子吃不饱,自然就长不好。减少无效分蘖还可以增加整个田的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的健壮。另外一个就是我一直强调的控水问题。该把水放干的时候一定要放干,晒个三五天一直到稻田地面发白,你能看到轻微的裂缝时,再到下午时,重新灌水,过一晚上,第二天再次放掉田里的水,如此反反复复,一天喝饱水,饿上三五天,让水稻根就被迫深扎。根系发达,以后有水的时候,它就能吸取更多的水分。另外一个就是灌浆成熟期,那个时候我们从山上引泉水下来,我当时不是一直漫灌,而是干湿交替,目的就是为了壮籽。”

说了半天她说的都是水的问题。别光提这茬啊,你得说说其他的关键点。

田蓝笑着点头:“行,那我再说说生物菌肥的应用吧。其实我前面说的培育健壮的秧苗、合理密植以及该晒田的时候晒田,控制高峰苗等等这一系列的手段就增强了水稻本身的体质。水稻和我们人一样,身体健壮,小病小灾就不容易打倒我们,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也会相应降低。除此以外,我应用生物菌肥像是光合菌、5406菌这些,帮助水稻生长。比如光合菌,顾名思义,它可以帮助水稻做光合作用。但除了在稻叶上发光发热之外,它在土里,在水里都能发挥作用,还能让土里的其他有益微生物活泛起来,提高水稻吸收肥力的功能。5406菌就不用我多说了,好处多多,王老师也跟大家介绍了。”

高卫东皱着眉毛,忍不住打断她的滔滔不绝:“说重点,这些你两边田都用了。但是为什么这边的稻穗这么长,籽粒这么多,而那边却不行。”

“种子的处理。”田蓝大大方方,“我运用极低温手段,处理了这边的种子,所以它的性状发生了变化,达到了高产。”

众人惊呆了,难道那个禾下乘凉梦真的可以?

你看,虽然水稻没有变得跟大树一样,结出来的籽粒也没有和花生米一样大。但是稻穗变长,稻粒变多了呀。就按照单棵稻子的产量来看,那一亩地起码能增产2/3呢。200-120=80,80÷120不就是2/3吗?

太可怕了,这个产量也太惊人了。

要是都这样的话,亩产上千斤都有可能呢。

田蓝摇头:“我估算过,估计这一亩稻子差不多700斤吧,达不到1000斤。”

水稻产量和品质想要达到双赢,本身就不是简单的事。按照这个品种水稻的口感,在没有应用化肥的情况下,能够达到亩产700斤,也是相当惊人的数字了。

要知道,大学生们的实验田里,他们的水稻产量才只有400斤。这也是现在大家精耕细作之后得到的普遍产量。

田蓝听说时,第一反应就是感谢杂交水稻,不然亩产400斤哪里够吃。尤其是现在大家肚里油水少,男生每个月42斤的口粮定量都不够吃,那一亩地的产量也就是勉强养活一个半人。

全国这么多人口,上哪儿找这么多粮食去啊?瓜菜半年粮,都是被逼出来的。

田蓝这5分实验田里长出的350斤稻子,成功地引起了整个团部农场的轰动。好多人都过来看热闹,想看看这个女娃娃到底是怎么用半亩地种出了人家一亩地的产量。

团部领导也亲临一线现场,看稻子的时候激动的人都发抖。

先前他同意给田蓝实验田去种那亩产600斤的小麦,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更多的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也趁机教训些没事找事的家伙,省的后者耽误了生产劳动。

现在瞧着这长长的稻穗,看看这钉钉挂挂的稻粒,领导当场拍板:“种,明年咱们都种这种稻子,必须得种。你这350斤稻子都不许动,全部用来做种粮。”

他的秘书就在旁边犯愁:“团长就是全部做种粮也不够啊,咱们是有万亩良田的。”

团长开始国骂:“他娘的,这还真是个麻烦事。哎哟你个娃娃怎么就不多种点?你种上个百亩田,咱们不就够种粮了吗?”

其他人灵机一动:“有百亩田啊,水上还有百亩稻子呢。”

先前还嫌弃这帮娃娃做起事情来大手大脚,砍了那么多竹子做浮床。现在,大家伙儿却只庆幸得亏他们不听话,没有再只补种10亩而已。一亩地700斤稻子,100亩就是7万斤,这么多种粮,那可是能种上几万亩地的。

田蓝却摇摇头,打击大家:“那些稻子五花八门,并不都是这个品种。当时稻种本来就有限,能有什么用我们就用什么了。”

团长的眉毛又拧成了疙瘩。这要怎么办?稻子得夏天种下去才行,现在立刻种植都来不及了。

田蓝笑着抬起头,认真道:“谁说来不及?在三江平原肯定不行,气候条件摆在这里。但是在南边,一年三熟的地区,现在也能种水稻。假如我们过去多种植,那么等到明年我们就有足够的良种了。”

南繁基地,号称农业硅谷,是育种人的天堂。在别处一年只能种植一两季的庄稼,到这里可以变成两三代,这就大大缩短了育种所需要的总体时间。

田蓝认真地看着团部领导:“报告团长,我申请秋收结束后去海南种水稻,明年春天一定将稻种拿回来。”

团长愣了下,半天回不过神。上山种麦子也就算了,那毕竟也算是军垦农场的一亩三分地。

可跑到海南?妈呀,她知不知道天涯海角是个什么意思?那么大老远的地方,她去海南种水稻,她这是开玩笑吧。

好好的三江平原鱼米之乡她不要呆,她非得给自己找罪受。

田蓝正色道:“我知道三江平原条件好,就是因为适合生长水稻,是鱼米之乡,所以我们更加应该想办法把这里变成真正的大粮仓。育种工作,是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我恳请领导批准,我要去海南培育稻子。”

团长的眉头就没能松开,他一边走一边吸气,最后自己也不能下结论:“行了行了,这个事情我们会研究的。先别扯这些,我过来是给你们安排任务的。你们这些女同志,有一个算一个,晚上过来看场。”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看打谷场上刚收获的稻子。

稻子脱粒之后并不能直接送去粮仓,而是要经过晾晒,除去水分,才能入仓库。否则的话,稻子水分足,温度一上来,它现在就给你发芽。你还想保存下来呢,它发芽了,就像娃娃生下来了,你想塞回头都没戏。

知青们答应的很痛快,这是农场的事,也是大家的事,他们责无旁贷。

高卫东当场就给大家分派任务:“男生跟我去看场。你们女生,就和田蓝一道给小麦催芽吧。等点完麦子,咱们正好收晚稻。”

这安排挺好的。男生女生都满意。

结果农场领导却皱起了眉毛,当场否定:“看场都是老娘们的事,你们这群男娃娃凑什么热闹。就你们女同学过来,组成队伍,从今晚开始,好好看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