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节(1 / 2)

加入书签

“三合面,地瓜粉、麦麸以及茅草根合在一起做成的杂合面。其中麦麸和茅草根占了大头,地瓜粉都少。”

她抬起头,面色古怪,“他们是农民,他们天天在地里刨食,居然不能吃饱饭,是不是很奇怪呀?”

陶英和赵梅一时无语,都不晓得该如何回应田蓝的话了。半晌之后,陶英才嘀咕了句:“这也不是我们三江农场的责任啊。”

这时她们已经距离大部队远了,躲在暗处的男生也敢偷偷过来同她们会合。见到人,他们才敢小心翼翼地问:“现在怎么样啊?”

“没什么。”田蓝轻描淡写,“几个老乡过来借粮。”

站在高卫东左手边的男生路远当场跳起来,嚷嚷道:“借粮?她们分明是……”

“你再声音大点。”田蓝打断他的话,“要不要给你个喇叭啊?宣扬的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看了人家的光屁.股。”

男生瞬间萎了,手忙脚乱地否认:“没没没,我们什么都没看见。天这么黑,我们能看到什么呀?”

女学生都要翻白眼了。没看到?没看到你们先前鬼喊鬼叫什么呀?

高卫东阴沉着脸,当场宣布:“我们什么都没看到,她们就是过来借粮食的。”

陶英和赵梅忍不住抱怨:“得了吧,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又不是不知道。就得给她们点颜色瞧瞧,不然她们真是要翻天了”

高卫东像是忍无可忍,直接吼了出来:“别没事找事了,农场什么态度你们还看不出来吗?摆明了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这事糊弄过去。”

说到农场,女生们更气愤:“太过分了,之前连个招呼都不打,他们到底想干嘛?挖坑让我们往里面跳吗?”

田蓝含含糊糊:“农场也不想跟地方上把关系搞僵吧。捉贼捉赃,要是一开始就说她们来偷粮食,口说无凭,反而不好。”

唐英和赵梅情绪激动:“那也得提前说清楚,搞得我们措手不及。”

田蓝下意识地想摸鼻子,在心里头暗道:早早跟你们说,开什么玩笑啊?大姐,你们不知道你们是什么名声吗?

听听,你们是怎么说的?早知道这样,你们就先冲到人家里头,把她们都揪出来,好好的批.斗,让她们名声臭大街,看她们还敢不敢做这种事。

要真这样的话,农场跟地方就撕破脸了,那些人估计也要被斗的活不下去了。

你们的名声有多大啊,你们在路上拦车,人家司机都不敢不带。生怕叫你们逮到了,就是一顿死里揍。

田蓝避重就轻:“农场也是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到时候和地方上把关系搞僵,也不利于工作正常开展。”

简单点讲就是农场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因为三江农场是军垦农场,主要人员还是大批的转业军人。家属人数不多,女职工不够用。所以他们不得不找女学生帮忙。但用着人的同时,他们也不想激化矛盾。

陶英和赵梅又开始批评田蓝:“你这态度真的不行,和稀泥,一点阶级立场都没有。”

除了高卫东一直皱眉毛不吱声之外,其他两个不敢吱声的男生这会儿也跟着点头,用实际行动声援女生的论断。

田蓝反问道:“她们是什么阶级,贫下中农还是富农或者地主?”

这这这,光看她们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也晓得十之八.九是贫下中农。

田蓝做出了语重心长的做派:“我们要善于处理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既然是贫下中农,既然人家都饿的吃不消了,我们要体谅贫下中农的难处,尽可能不要激化矛盾。你们看农场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不希望大家到时候闹的不好收场。”

男同学终于忍不住:“可你的态度也很成问题,起码你得心里明白他们的做法是最大恶极。这是在挖社会主义的墙角,这是□□。”

田蓝看着他们,半晌才冒出一句:“我只是我只是觉得他们实在太苦了。”

这个时代的农民太苦了,所以农村人想进城,想当工人。所以在城里找不到工作,不得不下乡的人心中无比凄苦。所以农民自称受苦人。

她能说什么呢?为了发展工业,国家对农产品进行统购统销。通过剪刀差,让工业发展汲取农业剩余的养分。

什么叫做剪刀差,简单点讲就是在定价过程中,工业品的价值高于它的实际价值,农产品的价值低于它的实际价值。这样工业品跟农产品的交换其实就是种不等价交换。

从1952年到1997年,这种剪刀差让农民为工业发展提供了12641亿元。没错,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数字,它们是农民口挪肚攒主动甚至被迫地为工业发展做的贡献。

这是没办法的事。

因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工业,要么通过外部掠夺资源,要么通过内部消化转移资源。既然要和平发展,那必定要有人做出牺牲。

他们默默地牺牲,不代表他们的牺牲不应当被人看到,不代表作出了巨大牺牲,以至于生活都难以维系的他们,还要被既得利益者残酷地嘲笑。

谁生来比别人命贱呢?

这些,田蓝都无法言说。

其实现实例子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不要票的高价食品为什么能够摆出来卖,还有一堆人买?黑市上的东西为什么那样贵?大家还要去碰运气才能买到?因为有市场需求啊。有市场需求,明面上的价格还上不去。究竟为什么?答案呼之欲出。只是你愿意想还是不愿意想,你愿意看还是不愿意看的差别而已。

她只能叹气感慨:“农民实在太苦了,他们那么辛苦的种地,他们还吃不饱肚子。”

立刻有男生反驳:“那是他们没有好好种地,没有拿领袖的思想作为武器,好好与天斗,与地斗,所以才做不到丰收。”

田蓝抬起眼睛看对方,声音不冷不淡:“你们一亩地亩产多少?能养活你们多少人?你们的地是上等地还是中低产田?七连原先开垦的土地秋收又是多少产量?”

众人哑口无言。他们的实验田是中等地,一亩不过三四百斤的产量,按照每个月42斤口粮的定量,一亩田都养不活一个人。啊,不对,他们能种两季呀,那还是能养活一个半人的。

至于七连的地,那不是冷浸田吗?长不出庄稼不足为奇。

“长不出庄稼的地多了,盐碱地、矿毒地、瘠贫地,不胜枚举。我国现有耕地中,低产田就占了差不多1/3。他们怎么办?他们一样得交公余粮,他们要如何养活自己?”

田蓝越说越激动,声音也不由自主地大了起来。

高卫东打断了她的滔滔不绝,直截了当道:“别扯这些,你就直说要怎么办吧?”

田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不怎么办,就是先搞清楚为什么她们村里的地绝收,然后再对症下药。”

答案不会跑到她手上来,想搞明白究竟怎么回事。他们只能自己搞调查。

刚好第二天就是礼拜天。

现在其实没有周末休息的概念。农民不用说,除了猫冬就没歇下的时候,即便是工厂也讲究战斗的礼拜天,利用休息日“主动”义务劳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