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节(1 / 2)

加入书签

第66章 三十年代来抗日

天色微明, 曦光微荡,乌篷船在护城河上轻轻荡漾。跟着船身一道上下起伏的,还有趴在河面上的尸体。屁帘帽子黄军装, 钢盔套头像倭瓜,是日本人的尸体。

手里抓着枪的卢家人眼睛瞪得大大, 嘴巴也张得老大, 隔了半晌才发出近乎于绝望的声音:“我打死日本人了?”

“对。”追到护城河边的田蓝好心地给出肯定的答案,“你打死了, 嗯,一二三四五六七, 嗯,整整七个日本鬼子。”

“扑通”, 手里抓着枪的人直接跪坐在甲板上, 开始酝酿嚎啕:“我打死日本人了!”

他们没想动手的, 完全是条件反射。日本人拿着机枪跑到他们船前面了, 还在不时转头朝后面突突突, 那搁着谁手里有枪第一反应也是开枪先下手为强啊。

他……他们真没想跟日本人直接杠上的。

女游击队员完全不体谅卢家人绝望的心情, 还相当积极主动地为他们做科普:“日本鬼子的报复心是最强的。你们动了他们的人,后面你们就是投降,他们也会灭了卢氏全族。杀光烧光抢光,是日本鬼子的做派。”

那几个拿枪的男人连枪都拿不住了, 有种稀里糊涂交了投名状上梁山的悲壮。

他们的老太爷用力跺拐杖, 厉声呵斥:“做什么?保家卫国天经地义, 杀的就是这帮鬼子!我卢家满门世代忠烈,从今天起就跟日本鬼子势不两立!”

反正杀也杀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 还能咋样。

这日本鬼子也不是铜皮铁骨三头六臂, 吃了枪.子照样会嗝屁的。

嗐,要是一早大家就站起来反抗,说不定还没有日本人这些日子的嚣张呢。

这么一想,卢家人又释然了,甚至动手帮忙打捞日本鬼子的尸体。他们可记得清清楚楚,这帮游击队精穷又贼抠,连死人的衣服跟靴子都不肯放过。

游击队当然不会拒绝送上门来的免费劳动力,自是由着他们行动。至于队员自己,还要清点人头打扫战场,防止漏网之鱼狗急跳墙,做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

黎明前的黑暗总让人绝望,可是太阳一旦突破黑夜的压制,那光明便来得无比炽热强烈。天色渐明,听了一夜枪.炮声守夜的应县人纷纷走出家门。他们互相张望,然后低下头,默不作声地汇聚成一条长长的队伍,如同溪流汇聚为江河又浩瀚成大海,从县城的各个角落里涌出来,往除夕夜交战的焦点——仓库走去。

这大概是全面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第一次主动攻击日本人占据的县城吧。

攻破日本人在应县的大本营的代价是游击队员们负伤甚重,好些人趴在仓库外面无法挪动。

应县的老百姓自发前往战场就是为了抬伤员。

他们没有担架,便拆下自家的门板。他们没有敷料,就撕了自己的衣服给伤员止血。

关闭了好几个月的医馆门开了,一条腿不灵便的白胡子老头儿招呼大家把人往门里送。

听说需要热水,伸头出来看动静的婶子立刻转过身,大声招呼自己的女儿跟儿媳:“烧水,把两口锅都烧上水。”

听说需要人帮忙给伤员清洗伤口,好几个上了年纪的女人都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

那些没捞到事情做的百姓又转过头,继续往仓库去。游击队员们正在往外面搬运粮食呢,他们别的做不了,还少了这把力气不成?

卢家人目瞪口呆,动不动就痛骂国民麻木不仁愚昧不堪民智不开的卢老太爷睁着双已然浑浊的老眼,难以置信地看着面前的一切。

他们,这些百姓,这些来了谁当县太爷都无所谓的老百姓,居然主动站出来给游击队做事了?

还有人捧着热汤面请满脸黑烟和血渍的游击队员吃。不过被后者谢绝了,因为他们还有事要做。

卢老太爷抓着拐杖轻轻跺了好几下,嘴唇嗫嚅,半晌才冒出句:“好!国人齐心,何愁不能光复中华。”

他的小孙子看得眼睛发亮,直接从船上跳了下去,大声喊着:“大哥我帮你!”

那个人要抬不动了哩。

一场鏖战之后,县城居然显出了欣欣向荣的气派。

女游击队员们啧啧赞叹,她们从逃亡前就上街宣传抗日,看多了麻木的面孔,听多了“谁来都一样”的论调。甚至学校里的先生也忧心忡忡:中华民智未开,不可能全民抗日。

不管是报纸上的社论还是辑成的书籍,字里行间露出的意思都是抗日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是少部分人的事。民众能够做的就是不添乱子,给予物质支持。

但这场战斗的胜利告诉她们并非如此,如果没有群众事先帮忙传递消息,如果没有激战中县里民众给予毛竹、煤油的支援,如果没有日本鬼子逃跑途中在他们头上炸开的爆竹,如果没有主动拦截日本兵的乡勇,这场战斗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的大胜。

谁说民众懦弱又愚昧?太阳照在他们脸上,晒出的是渴望自由独立的光。他们矫健有力的步伐,他们被压得微微佝偻却努力挺直的脊背,他们正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田蓝露出微笑:“果然事实胜于雄辩。人民自己会在亲身经历中觉悟,寻找到最正确的那条道路。”

陈立恒感觉应县群众的反应才是这场战斗最大的胜利,他们要比杀掉多少鬼子,缴获多少枪.支弹药和粮食都重要。

刘成武也在帮忙扛东西,闻声打蛇随棍上:“既然兄弟你已经收获颇丰,那这箱子.弹想必也不放在眼里了,不如给我们算了。”

好家伙,难怪游击队炸开日本人的围墙时,这帮鬼子没有负隅顽抗而是抱头鼠窜呢。原来仓库里放了好多弹药,再烧下去就要爆.炸了。显然日本鬼子不想在这里直接践行了武士道精神。

他们一跑,倒是便宜了游击队,叫刘成武等人也看得眼热。

没想到他不过一说而已,也没真指望抠缩成性的游击队答应会给枪给子.弹。哪知道陈立恒居然直接发话:“光这点子.弹怎么够用?拿着,机枪跟手榴弹都拿着。”

刘成武大吃一惊,怀疑这人是兴奋过度,一时间口嗨。等到回过神来,他势必得后悔,又要想方设法将东西拿回去。

结果陈立恒却满脸严肃:“拿了枪,拿了炮就得打鬼子,敢不敢现在就跟我去打鬼子?”

刘成武惊诧莫名:“鬼子不都已经被歼灭了吗?”

他话音刚落,前面就响起了吆喝咒骂声。七八个老百姓拖着一具日本人的尸体过来,领头的老太太虽然拄着拐杖,但走路速度一点也不慢,可以称得上是虎虎生风。

她声音洪亮,一嗓子惊得所有人都有过头去看。

“长官,那狗日的小日本溜到我们家了,被我们抓到了,现在过来交给长官你们。”

原来日军逃窜的时候,撞上乌篷船上的卢家人从他们扫射。有人脑袋瓜子机灵,见势不妙,立刻溜到了河边人家,准备躲过风头后再伺机逃窜。

结果老太太一大清早就张罗着家里人,赶紧起锅烧热水,好给伤兵使用。他儿子去抱柴火的时候,发现柴房门被人动过。

这家人也相当具有斗争的天赋,完全没当场大喊大叫,而是一家老小包围了柴房,借口要修屋顶,直接上了房顶揭开瓦片,然后下石头打晕了日本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