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节(1 / 2)

加入书签

陈立恒还跟他道歉:“不是有意要瞒你,而是这场仗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要是情况不好,我们随时撤退。我也没想到他们能你也把路给破坏了。”

刘成武只想鼻孔里哼声:没想到?你糊弄谁呢?合着人家昨天给你通风报信之后,你还给人安排了任务,让人大年夜里不过年,专门破坏公路。

瞧瞧这路的情况,昨晚肯定用炸.药了。这要搁在平常,早就地动山摇,肯定引起别人的警觉。但大年夜里,再穷的人家都想放个烟花爆竹。有那噼里啪啦的声音作为掩护,爆.炸声根本算不了什么。

还有这帮胆大包天的农民。他们炸了公路不说,居然还不撤退,一个个眼睛亮的跟电灯泡似的。都在干什么呀,一夜不睡就不困吗?手里抓的又是什么啊?呵,连火铳都上了。哪个跟他讲江南人文弱的?从男的到女的,从当兵的到老百姓,他就没见到好惹的主。

陈立恒也无奈。

他明明早就跟送信的魏阿大说好了,只要他们趁夜偷偷破坏公路就行。等到这段路破坏完毕,他们立刻撤退。此事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结果王友志上午赶过来时,这群人居然还没走。

魏阿大给的理由是,他带人破坏完了公路,看见县城起了火,就怀疑游击队已经得手了。

他害怕日本鬼子会趁着夜色开车从公路逃出去,就在旁边等着,准备痛打落水狗。

结果把游击队员都等来了,日本鬼子还没露脸。

王友志好说歹说才把这群人劝走。

谁知没过两个时辰他们又回来了,手里还抓着猎.枪和火.铳。前者是用来打鸟打兔子的,后者是用来打野猪的。虽然比不上正儿八经的枪,但也是那么个意思。

他们为什么回来啊?因为他们前思后想,觉得光让日本人的车在公路上趴火还不够,他们应该趁机好好打一打,不让这群人这么顺当的就重新占领了县城。

王友志都不晓得该说他们不知天高地厚,还是要夸奖他们勇敢无畏。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反而不能再让这群人走了。因为人多口杂,万一走漏了风声,日本鬼子或者汉奸知道游击队在这里打伏击的事,这被伏击的对象恐怕就要变成他们自己了。

他想了又想,索性安排这群胆大包天的农民去前面山头砍竹子,这样不仅能用竹枝竹叶戴在头上作伪装,还能明目张胆地监视日本人的车子,好让这边做好准备。

结果陈长官一来,看到他们砍下的竹子,立刻夸奖他们有眼光。搞得王友志都云里雾里,不明白竹子有什么用。

他以前听打仗故事说过,滚木从山上滚下去,可以阻止敌人爬山。可这帮日本鬼子的目标并不是他们游击队藏身的小土包啊。难不成陈长官是打算用竹子挡住了前进的路?好叫日本人的车子没办法继续往前开?

陈立恒眼睛盯着公路,脸上带了点笑意:“你马上就知道了。快点,把煤油桶准备好。”

他们不仅要火烧日本人的仓库,还要烧了日本人的车。

远处响起了卡车的轰鸣声,日本鬼子来了。

所有人各就各位,谁都不敢大声喘气。原本被太阳晒得有些昏昏欲睡的农民们也瞬间警觉起来,抓紧了手上的火铳。

来了来了,汽车来了。

汽车在过拐弯处的时候,因为车速过快,司机来不及刹车,车子前轮陷进大坑中之后,车身没能稳住,居然直接一个狮子甩尾,侧翻了。

土坡后面隐藏着的游击队员都惊呆了,完全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一出。

煤油桶滚下去的时候,王友志还小声嘀咕了一句:“白浪费了我们的油。”

就这情况,他们直接将点了火的竹竿丢下去,即便没有煤油,撞上车子也能烧起来。

刘成武当真没脾气了,他就没见过比游击队更抠门的人。

但王友志也得承认,有了这一桶煤油,大火瞬间就吞噬了整辆卡车。车身爆炸的时候,别说跟在它后面的卡车,就是远在土坡后的众人,感觉一股热浪朝自己的脸上扑来,还有人身上挨了碎片,疼得哎呦。

这爆.炸的威力,完全不逊色一个巨型的□□包啊。

跟在后面的卡车意识到不对,立刻抓起枪射击。

游击队员们反应也极快,他们迅速转移了阵地,直接将杆子手榴.弹对准了后面的车,具体点儿讲,是车窗。

杆子手.榴.弹的准头比不上直接丢手.榴.弹。但在机枪火力的帮助下,它们还是接二连三撞到了卡车周边,炸出了一片硝烟。

魏阿大在旁边看得急死了,忍不住朝陈立恒吼:“长官,让我试试。”

他怎么试?他把竹竿当成标枪,像原始人狩猎投掷一样,用力往前一抛,那竹竿居然直接撞进了车窗,然后爆.炸开来。

车上的士兵见状,赶紧下车躲避。他们不想遭受前面车上同僚们同样的命运。

失去了卡车的掩护,公路上的日本兵就相当于陷入了众目睽睽之下,完全处于游击队的火力包围圈里。

但不得不说,能够在华夏大地长驱直入的日本兵战斗力相当惊人。他们在短暂的慌乱之后,就立刻表现出强悍的作战能力。

魏阿大还想再往他们身上招呼竹竿,结果被日本人发现了方向,立刻一梭子子.弹过来。

也是他命大,他投掷手榴弹的时候,因为用力过猛,整个人往前倾倒,滚了好几米远才被同伴拉住。还没等他稳住心神,他就瞧见刚才自己呆的位置已经被打出了碗大的一个坑。

妈呀,这日本鬼子,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神.枪手了。

但即便如此,游击队员们也没退缩。

机.枪手躲在高地的巨石后面,利用石块之间的缝隙架着机枪就开始突突突。

他们居高临下,用的又是从日本人手上收缴来的机枪,威力不比这群日本兵带来的小。从天而降的子弹让日本鬼子吃足了苦头,他们想要抬头瞄准射击,结果太阳都不帮他们的忙,刺眼的阳光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瞄准能力。

而机.枪没扫射到的地方,手榴.弹又不断,此起彼伏地在他们脚下炸开。这种爆.炸相当阴毒,因为他们想要回撤的退路也滚来了油桶。这些油桶就是移动的炸.药包,一旦碰上火,火舌能够蹿上10米高。身上沾了煤油的日本兵一旦碰上火,就连原地打滚也压不住,谁让地上到处都是煤油呢。

正因为如此,这场伏击战连同前面攻打应县县城的战斗,在史书上虽然被称之为“应县大捷”,但在民间口口相传中,它却有个专属名词叫做火烧连营。指挥这场战斗的陈立恒本人,从此以后也得了个花名叫做祝融将军。

虽然他就是一个游击队的队长,手下连着女兵,不过带了100来号人。

严格来说,这场大捷也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大捷。因为两波被消灭的日本兵加在一起也不足300人。比起动辄成千上万斩杀中国军人的日本部队,这个战果当真有限。

只是,它的意义远远不止消灭了300多个敌人。

应县大捷,打响了江南地区敌后抗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枪。它不仅是敌后武装第一次正儿八经主动攻击日军占领的县城,游击队还从此之后便牢牢地把控住了应县地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