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节(1 / 2)

加入书签

周老师看那位延安来的张先生还在边上待着,赶紧上前帮忙将妇女同志引到边上:“来来来,到这边来,有什么问题都一个个问。我们成立妇女会,就是带领大家一块抗日。”

田蓝这才松口气,转身主动朝张先生走去,笑着打招呼:“叫您见笑了。我们这里也没啥电影可看的,娱乐活动也就是这些。”

不知道是不是田蓝先入为主,反正她觉得张先生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事实上,人家也的确冲她竖起了大拇指,夸奖了句:“巾帼不让须眉。”

田蓝这回没谦虚,反而应了句:“那当然,人人平等。鬼子可不会因为我们是女人而对我们手下留情,只会下手更狠。”

张先生点头道:“是啊,女同志在抗日中也要发挥大用处的。对了,你们这个拼刺刀是哪位名师指导的?我看动作虽然简单,但杀伤力不小。”

田蓝直接伸手指陈立恒:“他啊,我们陈司令员教的。”

陈立恒又瞬间紧张起来,结结巴巴道:“有,有跟人学的,也有和日本鬼子交手以后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

他跟被老师点名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一样竹筒倒豆子,直接突突突地背起书来。

还真是背书,因为他背诵的是给大家上刺刀课的教程:“日本鬼子有重火力优势,武器射击远。要想让前线将士少牺牲,就得尽可能把降低对方重武器的威胁,与他们做近身搏斗。这,就要拼刺刀。日本鬼子的三八式要比我们的汉阳造跟套筒枪都要长,加了刺刀以后就更强。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

陈立恒噼里啪啦一通,将拼刺刀的技术要点全都说了个遍。

田蓝也不指望这人能在延安来使面前正常点表现了,索性塞给他刺刀,干脆让他现场教学给客人看。

原本已经散去的众人瞧见这架势,立刻又欢欢喜喜地凑过来。哎呀呀,到底是祝融将军啊,看看这手里拿着枪的气派,比戏台上舞大刀的关公都威风!

田蓝看着校场上一板一眼的陈立恒,只能庆幸得亏关公社会形象不错,老百姓还算嘴下积德,没说这是耍猴的。

陈立恒表演完毕,一抹脑门子上的油汗,下了场就又变成鹌鹑了。

田蓝感觉无比辣眼睛,只能龇牙咧嘴地试图转移张先生的注意力:“要说我们在江南打游击,还是积累了点小小的经验的。首先是肃匪,这一来可以搞武器装备,二来能够提高士气和赢得老百姓的支持,三来就是斩断日本鬼子的帮手。这帮土匪既往就鱼肉百姓,现在也多半跟鬼子勾结起来,替鬼子做打手了。像江北地区就有个水匪绰号渔三,我们本来打算要处理下他的,结果没找到机会。”

张先生笑着点头:“肯定是你们太厉害了,声名在外,这个渔三不敢再越界了。”

田蓝打哈哈:“还真是,江这么大,他缩着不过来,我们暂时也腾不出手去对付他不是。”

待到张先生又兴致勃勃地去看他们的民兵训练,田蓝就在人后偷偷瞪陈立恒:“你怎么回事?是个解放军战士吗?我看你对着我这个大姑娘也没这么别扭吧。”

陈立恒不看着延安来使的脸就能正常说话了,就是脸还红得厉害。当然,大夏天的,非要理解成热的也行。

就是这家伙说话还有些颤抖:“你不激动,你知道他是谁吗?张将军,他是张将军!”

田蓝又想翻白眼了:“你不废话吗?我当然知道他姓张。”

“是张xx将军!”

田蓝哆嗦了下,眨巴两下眼睛,难以置信地转过头看他:“真是?我怎么觉得不太像啊?”

这回换成陈立恒朝他翻白眼了,语气还带着傲娇的嫌弃:“你知道张将军长啥样吗?”

田蓝毫不客气地怼回头:“我还知道张将军后来的人生呢,你知道吗?”

陈立恒瞪他,半晌才憋出一句:“你赢了。”

谁让人家比他穿越历史长,知道的事情多呢?

陈立恒痴痴地看着张先生的背影,标准的迷弟脸:“他是我最佩服的将军,我特别喜欢他的打仗风格。我佩服他的正直和毅力,我希望能够成长为和他一样优秀的军人。”

田蓝代入了下自己见到袁老级别的大拿,瞬间理解了这人的激动。谁还没个偶像,见到偶像,那是要比见到暗恋对象还热血沸腾的。

她拍拍陈立恒的肩膀,难得鼓励了他一句:“你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哪知道陈立恒立刻开始自我批判:“做得还不够,到处都乱糟糟的,胡子眉毛一把抓,还要,还要张将军为我们根据地操心。”

田蓝安慰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新四军发展敌后根据地比咱们快,是因为他们已经有十几年红军的底子。他们的同志分布全国各处,群众基础好。”

“我们。”陈立恒严肃地强调,“是我们的同志。我必须得告诫你,田蓝同志,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你不能立场不坚定。”

田蓝感觉今天自己眼睛珠子特别累,因为一直要翻白眼。

她狠狠地瞪了眼对方:“我们,是我们的同志!”

她声音有点大,张将军都疑惑地回过头看她。

陈立恒还趁机放了颗大炸.弹:“火箭发射也是张将军负责的,后来你日记里提到的太空育种能搞起来,得亏有火箭。”

这回是他赢了。

田蓝都瞬间激动得够呛。太好了,正是有了火箭,她提前十几年开始全国大规模太空育种工作的计划才能实现啊。

张将军叫这两位年轻人古怪的表情给弄迷惑了,只好礼貌地冲他们点头笑笑。

田蓝也知道自己现在的样子肯定傻透了。她跟陈立恒并排站在一起就是又二又傻。

好在边上有人主动找他们说话,总算让他们看上去不那么傻了。

有个穿着短衫的青年农民犹犹豫豫地开口问:“有铁的话是不是就能打刀了?打那种大刀,可以砍鬼子的那种?”

陈立恒赶紧回答:“对,打了刀就能用。咱们现在缺铁用,用钉耙锄头也可以打鬼子,但是要齐心协力。”

没想到那青年农民却高兴起来:“有铁,我知道铁在哪儿。我带你们去捞。”

原来开战前,本地准备修一座桥。东西都到位了,结果卢沟桥就出事了。然后淞沪会战一打,原本用来修桥的洋灰被紧急调去修筑军事工事。钢铁还在原处堆着。后来仗打输了,上海一丢,上头就命令将钢铁丢到水底下,省得被日本鬼子挪去用了。

“当时跟我们讲,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然后继续修桥。”青年农民叹气,“我看这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那些东西再泡下去,估计全都坏掉了。那还不如赶紧拿出来打大刀,这样我们还能早点把鬼子赶出去。”

陈立恒和田蓝都大喜过望。

修桥用的钢铁,只要不是豆腐渣工程,那质量肯定杠杠的。虽然泡了大半年,但拉出来应该还能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