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9节(1 / 2)

加入书签

这才多长时间?新四军就已经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妥妥的军民鱼水情。

张将军笑道:“你们也很不错啊,说到铁血军,整个江南地区,哪个老百姓提起来不是眉飞色舞。”

陈立恒摇头,认真道:“我们那是经营了小两年功夫了,又有山神帮忙,所以群众基础才好。”

张将军摇头,正色道:“我倒不这么觉得。我认为关键是抗日的决心和魄力还有打出来的成绩。你们打的是硬仗,消灭的是鬼子,所以老百姓才认。”

他伸手指着河岸边忙碌的渔民,“就是他们,也是因为参加了打鬼子,所以现在才挺直了腰杆。比方说张大爹,当时他跟儿子摇着船,把日本鬼子带进了我们的埋伏圈,干掉了一个小分队。日本鬼子逃跑的时候,还叫他们捉住了又送了过来。这不仅仅是消灭了几个鬼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民族自信心的树立。”

张将军虽然到现在也不能十分笃定铁血军高成将领的真正政治倾向。但只要有机会,他也会见缝插针地给对方进行思想教育。

“这一场战争,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打的团结起来了。大家放下对彼此的成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就是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这个过程当中,原本已经麻木的以为自己是猪羊一样的中国人通过斗争,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人,不比任何人低微,堂堂正正的人。

我们中国老百姓以前受了太多欺负,都把自己当成牛马一样看了。现在仗一打,大家发现东洋鬼子也没那么可怕,照样可以被打败。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的自信心就起来了,自豪感也有了,就不愿意再跪着过日子。这才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财富。”

田蓝和陈立恒对看一眼,不约而同地跟着狂点头。

自信心这东西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出来的。

就好像这些渔民吧,如果不是他们自己打过鬼子,按照他们千百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教训,即便新四军再和气再好讲话,那他们对着军人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的。因为平易近人这个词本身就是居高临下的呀。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打过鬼子,即便没有亲手杀了鬼子,也为抗日大业做了自己的贡献。大家心里就有底气。他们一样哩,都是为了共同的事业而聚集在一起。

这才是真正的抗日啊,牛马猪羊认识到自己是人的抗日。

伟大的领袖说日本鬼子是中国人的反面□□,当真一个字都没错。

田蓝和陈立恒同张将军在渡口挥手道别,上了航船往根据地去。这会儿太阳已经落下山,天空显出了灰茫茫,连晚霞都暗淡了身影,显出了水乡的宁静。

远远地,牧童骑在水牛背上,叫最后一抹天光剪成了折影。那被牧童含在嘴里的叶片吹奏出的笛声也叫苍茫大地拉成了悠远的旋律。

水乡,是如此的宁馨美好。

田蓝鼻端闻着不知名的花香,眼睛朝着高高低低的水草,突然间起了兴致,指着船边的芦苇丛主动开口:“这个也能做饲料,搭配甜高粱杆喂猪催肥效果特别好。”

苏北战役之后,刚好是种甜高粱的季节。而甜高粱可以榨糖,白糖现在又是管制物资,价格十分昂贵。田蓝就拿了高产甜高粱种子分给各个部队,好让大家调整产业结构。

甜高粱是宝贝哩,又能榨糖又能做饲料,田蓝当然得好好挖掘一番。

摇橹的是新四军的民兵队长,他闻声来了兴趣:“真能喂猪呀,芦苇杆子猪肯吃吗?”

田蓝点头,十分笃定:“当然,这个发酵后催肥效果很不错,搭配甜高粱渣喂猪,猪就呼呼往上长,到时候你们就不愁没肉吃了。”

新四军想从国民政府手上拿军饷不是件简单事。分了驻军地点之后,他们也在根据地搞大生产运动。什么开荒种地养猪养鸡,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没想到民兵队长却摇头,一本正经地强调:“没肉吃,吃瓜菜也行,有猪毛就好。这个能卖钱,卖了钱就能□□炮打鬼子。”

说来不可思议,这个时代的各种飞机、军舰、坦克、战车的喷漆、以及各类枪.管炮.管的清洗都离不开猪鬃刷,所以猪毛是a级军用物资,也是眼下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所以民兵队长才会说出宁可不吃猪肉也要猪毛的话。

陈立恒笑道:“猪肉要吃,猪毛也得要,物尽其用才不浪费。”

他伸手指着芦苇丛,开玩笑道:“你看这芦苇杆子长得又高又密,不就跟猪毛一样,说不定吃了芦苇的猪长出来的毛更多呢。”

说话的时候,他的手已经下意识的伸过去要掐芦苇叶子。

旁边一直闷头摇船不吭声的民兵终于忍不住,焦急地开口阻止:“别别别,这是稻子。”

陈立恒的手也感觉到了不对,赶紧往回缩。待他定睛一看,妈呀,还真不是芦苇,而是长在水面的稻子。

田蓝恍然大悟:“哦,都长这么高了,我还以为你们没种呢。”

苏北战役打完之后,麦收时节,她带着人过来给荒山上种毛叶山桐子为以后的用油打基础时,也带了高产水稻种,并且针对苏北多湖泊的特点传授了水面种稻技术。当时看大家听的疑疑惑惑的,田蓝还担心推广不下去呢。倒不曾想,都已经种了这么一大片。

民兵队长也回过神来,自己哈哈大笑:“哎呦,瞧我眼睛瘸的,刚才都没看出来。怎么不种啊,幸亏种在水上,地里种的是旱作庄稼。不然今年真是要绝收了。咱们这都几个月没下雨了。”

他开玩笑道,“陈将军,田主任,你们能不能托山神爷爷给龙王爷传个话,好歹下场雨啊。这地都干的不行了。”

从麦收前到现在,原本应当雷声轰隆隆的苏北地区集体陷入干旱,上等田的地都裂出口子了。即便是种植旱作作物,大家也要想方设法的找水灌溉,辛苦得不行。

田蓝半开玩笑半认真道:“龙王爷哪是那么好请的,我们可没那么大的面子。不过你不要太担心,夏天肯定还是有雨的。要是前面的庄稼干死了,后面就补种荞麦。这个产量虽然不高,但长得快,夏种秋收,好歹也是个补贴。我们那边有荞麦种,回头给你们拿过来。”

她能说的这么笃定,因为她大学舍友就是苏北人啊。舍友保研成功,之所以选择研究的方向是荞麦。,便是因为这场1939年的旱灾。用舍友的话来说,要是没有荞麦就没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就没她了。

民兵队长这才放下心来,点头道:“那择日不如撞日,我今天就跟你们回去拿种粮吧。省得到时候事多,大家顾不上。”

船越往前走,大片的水上良田便越多。远远地看上去,人就像在芦苇荡子里来回游荡,船怎么都走不出去一样。

摇船的民兵听了田蓝的感慨,忍不住美滋滋地炫耀:“那是,上次二鬼子不长眼睛,跑到俺们村里想抢粮食,结果就叫咱们的竹床阵吓到了,愣是趴在船上动都不敢动。我们的队伍还以为他们中毒了,咋就不动弹了呢?好家伙,后来我们围上去抓到人,才晓得原来他们以为被我们包围了,所以才束手就擒。”

民兵队长哈哈大笑,拍着手下的肩膀道:“还有这事?怎么没听你前面说啊。好办法,以后我们可以拿浮床做阵法,专门对付日本鬼子的巡逻艇。”

他越想越觉得这招好。

水面白茫茫一片,一览无遗。以前水上游击队伏击敌人,主要依靠的遮挡物是芦苇和荷花,因为它们都是出水水生植物,而且个子高。但这些好家伙的缺点在于位置固定,并且生长位置水深有限,对付水深处行船的日本鬼子以及二鬼子就使不上劲了。

现在有了可以在水面上漂来漂去的浮床。那他们能做的文章可大了去。

田蓝和陈立恒听了也跟着欢喜。嘿!真没想到,他们就是想多种点庄稼多打点粮食而已,居然还有这意外收获。

陈立恒更是发散思维。整个江南地区江河湖泊都不少,他们同样可以充分利用水上资源啊。日本鬼子不是船多炮多吗?我们不跟你拼这个,我们直接上人种庄稼。

就好比边疆地区的军垦兵团,我也不是过来驻军的,我就是来种粮食的。你要是敢对我的粮食下手,我就敢对你的人放冷枪。

民兵队长眉飞色舞:“那敢情好,要是我们的水上稻田飘进了秦淮河,我们就直接杀进夫子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