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2节(1 / 2)

加入书签

现在是什么时候?10月26号。

他又要打仗吗?扬州一战,中国军民死伤3000人,他有多厚的家底能这么打呀?

陈立恒端正了颜色:“说到这个,阵亡将士的抚恤不能拖。鄙人报上去的名单,还请主席尽快落实。”

省主席头痛:“你这里面光新四军就爆了1000多人,你管的未免也太多了。不要忘记你的身份,不要忘记委员长对你的期待。你这样子,对你将来很不好。”

陈立恒心道,跟着你们混,我才没将来呢。

他直接打断对方的话:“行了主席,咱们说重点。这个报告还是你写,江省境内抗日武装在主席您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身处敌后战场,诸事不便,我们用这场胜利为委员长的生辰送上一份薄礼。我们将高举三民主义大旗,秉承总理遗愿,在委员长的带领下,继续前进。”

他说了一通假大空,慷慨激昂完毕,临走前还不忘顺了桌上两个苹果。

江南一带不种苹果。

在这个交通极度不便而且因为战争所有物资流动都极为困难的时代,眼下苹果对他们来说属于奢侈品。

到底是省政府啊,破船还有3000钉。像他们聚龙山根据地,那基本都是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西瓜香瓜和梨子柿子毛栗子有,苹果他还真好久没吃过了。

省政府主席倒不至于为了两个苹果跟他翻脸,就是看着他大摇大摆离去的背影,浑身不痛快。

到底谁领导谁呀?

副官还在旁边拱火:“主席,我看这个陈立恒就是赤色分子,跟新四军一窝的。”

省主席眼睛一瞪:“你当我是瞎子?”

他当然看出来不对劲。可谁让陈立恒现在是红人中的红人,在委员长面前挂了号的。

瞧瞧这马屁拍的,什么用一城来庆贺你的生辰。

一大老爷们,怎么不说烽火戏诸侯啊?真踏马的肉麻。

“那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呀。”

省主席眼睛瞪得更大了:“你是想跟姓何的打还是想跟谁打?”

这又不是随便拿个猫三狗四拉起来的几百几千人的抗日义勇军。他们打了就打了。大不了后面冠上个土匪的罪名,往上头一交代了事。

现在别说打了收不了场,就是打,他也打不过呀。

陈立恒这小子别看年轻,狡猾的要命。他打了扬州城,自己不占着,反而丢给东北军。就是防着省政府呢。

省政府一旦想要对铁血军动手,那已经进了扬州城的东北军头一个不答应。到时候打起来,肯定还是省政府吃亏。而且还会让人看笑话。到时候重庆政府找替罪羊的时候,绝对会头一个把他踢出来顶着。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他才不干。

副官还想再说什么。

省主席先不耐烦了:“好了,有种你去打,废话一堆。到时候人家把兴化一围,直接连饭都不让我们吃,我看你想成仙啊。”

说来也可笑。

江南鱼米之乡,以良田高产而著称。现在驻扎在这里的队伍却不是个个都能吃饱肚子,有的已经饿的吃不消了。

陈立恒途经扬州附近时,就碰到了当地抗日武装力量扬州义勇军询问要不要卖粮食给日本鬼子。

这话乍一听特别诡异,却是眼下真实发生的事。

日本鬼子侵华之后,除了在大城市里面安排司令部,县城以及下面的乡镇也各有据点。

像扬州,周边的县,比如江都和仪征,以前就驻扎了大队。下面乡镇据点也也安排了自己的兵。

苏北战役后,日本人丢了江都和仪征。下面乡镇日本鬼子的据点就惨了。

他们既往靠县城给补给。中国军队一进县城,他们吃饭都成问题。

一开始,这些人想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直接去村里抢。叫扬州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和民兵以及胆大的群众围着胖揍了几顿,他们就只能指望扬州城里的鬼子定期给他们送粮食了。

为了确保这部分粮食能够顺利进账,他们甚至不得不提前跟经过的村庄打好招呼,又分出一部分粮食作为买路钱。

就这样,这两三个据点,二三十个鬼子才凑合着过了夏天。

本来他们战战兢兢的,一心指望上峰下令,早日让他们退回城中。

结果指令还没下来,扬州城也丢了。

这下他们当中惨透了。没了最后的补给,这帮家伙一天一顿稀粥都保证不了。

这帮鬼子饿得没办法,开始逼据点里的伪军下乡抢粮。

可长着脑袋的人都知道,天底下正儿八经脑袋不正常的恨国党基本上没有。跟着日本混的二鬼子多半也是为了混口饭吃。

现在主子没饭吃了,让他们抢饭供养主子。他们只是坏,又不是傻。这上百号伪军二话不说,拿着枪就跑去投奔游击队了,直接用枪换饭吃。

被逼到山穷水尽的日本鬼子只好自己硬着头皮出击。

可惜他们饿过了头,战斗力大打折扣。在村里抢大户的时候,被长工短工和帮工围着一顿胖揍,打得头破血流。

还是后面的人朝天放枪,才把同伴抢回头。

现在,吃了大亏的日本鬼子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又饿得不行。就通过维持会问游击队喊话,想买点粮食吃。

铁血军的人听了游击队的汇报,个个目瞪口呆。

小鬼子都被逼到这份上了?以前的耀武扬威呢?以前的不可一世呢?

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