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9节(1 / 2)

加入书签

……

137楼(离了个大谱):我到现在都没搞明白,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这点的?上世纪30年代,卖老婆是正常现象。女人根本就不算人。

138楼(寂寞寂寞就好):因为铁血军最早的组成部分就有大量进步女学生。然后他们又特别重视妇女工作,积极吸收女性加入革命队伍。打仗的是女的,搞后勤的也是女的,搞科研的还是女的。女人有职业,女人才有地位。

139楼(我是小灰灰):还是出身重要啊。这些进步女学生的素质高,就奠定了她们在铁血军中的基础。要是大字不识的农妇,打再多的仗都没用。可见出身决定命运。当然,我很佩服她们。家庭条件那么好,居然还出来搞革命,还抗日。果然是衣食足而知礼仪,仓禀足而识礼节。只有真正的大家闺秀才能让女性看到未来。

139楼(寂寞寂寞就好):楼上醒醒吧。真正决定抗日胜利的不是精英阶层,而是劳动大众。你这话要是让铁血军的这些女前辈听到了,估计要笑掉大牙。

楼主(叫我大可爱):当时在根据地扫盲,好多女老师都是女同志,根据地负责教育这一块的也是女同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她们从教育源头抓起,树立的女性应该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的观念。时间久了,大家发现这些女同志非常厉害,很多事都能做,然后才渐渐改变了看法。所以那些鼓吹女性回归家庭的,真的不是蠢,而是坏。女性只有走向社会,才可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平等从来不是别人的施舍。

141楼(我的麦克风):溜了溜了,怎么又扯到这个话题了?就不能好好说说铁血军和根据地吗?

142楼(寂寞寂寞就好):我们一直都在说这个呀。铁血军能够成功,难道不是因为人人平等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有人才浴血奋战的。

143楼(花开花谢花满天):好奇一句,后来铁血军是哪支部队呀?我是说解放之后。

144楼(寂寞寂寞就好):解放之后,江南本地人很多就地转业了。还有约摸1/4的军队技术人才去了各地的建设兵团。剩下的大部队跟随他们的老领导去了东北。东北建设兵团的大部分班底就是他们。后来抗美援朝打响,他们因为在东北地区待了几年,已经熟悉寒冷气候,就又上了朝鲜战场。正因为这样,陈将军就暂时离开了哈军工,又去朝鲜打仗。总之,就是不停打仗。

145楼(花开花谢花满天):感觉好欺负他们啊,一直都在打仗,打的还是硬仗。

楼主(叫我大可爱):我听过一种说法是之所以把他们派出去,是因为他们熟悉武器的操作。因为炮兵属于技术工种,短期内很难速成。但铁血军的炮兵配比高,所以他们一上战场就能适应情况,不至于被联合国军的重火力压着打。

147楼(花花宇宙):突然有个想法。当时把铁血军拉到东北去,是不是提防老毛子呀?就是说老毛子的武器跟铁血军是互通有无的,对他们的情况也了解。

148楼(寂寞寂寞就好):应该不是吧。中苏好歹有10年蜜月期。在这个阶段中,同志比同胞更靠得住。苏联也派了数千位援华专家来帮助中国进行建设。

149楼(花花世界):那可难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然为什么不直接让陈将军在南京筹建南京军事学院呢?还就近原则呢。

150楼(花开花谢花满天):摊手,这事儿真的难说。不过我听讲铁血军在朝鲜打仗的时候还教当地农民种土豆,直接提高了当地的土豆产量。

151楼(寂寞寂寞就好):哈哈哈,这是铁血军的传统与特色,他们特别擅长搞农业,几乎每个人都会种地。

152楼(花花世界):我特别好奇火箭专家龚丽娜的人生。我听说她嫁给了苏联人,后来双方关系断裂,她是不是被隔离审查了,受迫害含冤致死了?

153楼(寂寞寂寞就好):别扯了。龚教授是这些老前辈中的寿星。她一直活到了新世纪。她和她丈夫被迫分离之后,双方都没再婚。一直到苏联解体,她丈夫从乌克兰返回东北,在大连造船厂工作。他们的儿女跟随龚教授生活在中国,现在都是哈军工的老师。他们夫妻,是真的风雨同舟。

154楼(世界黑白灰):突然间感觉好遗憾啊,田教授和李将军居然没有后代。我特别好奇,他俩的孩子会怎样?

155楼(花花宇宙):我感觉会压力特别大。你们想啊,孩子妈是谁?孩子爹又是谁?那都是传奇。在这样的高压下生活,承受了多少人的希望啊?我认为他们选择不生孩子,是怜惜孩子的未来。

156楼(花花世界):臣附议。

……

200楼(寂寞寂寞就好):别扯了。是因为他们身体不好。他们在战争年代都受过伤,身体底子弱。加上建国之后,他们也没休养生息,反而更加忙碌,身体自然就垮了。我听说是因为田教授的身体不适合怀孕,太危险。所以陈将军选择不要孩子,还专门做了结扎手术。

201楼(花开花谢花满天):我的天哪!他怎么能做到的?简直不可思议。男人传递基因的本能呢?又不要他生,又不要他冒险。我记得他建国的时候还不满30岁呢。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呀?

202楼(花花宇宙):完了完了,我沦陷了,我宣布他才是我的男神。

203楼(寂寞寂寞就好):那是因为田教授人间值得呀。只要知道她有多优秀,就明白能够陪伴她身旁,付出怎样的代价都不足为过。

204楼(世界黑白灰):真的吗?难道不是陈将军不孕不育?我持保留态度,我严重怀疑问题出在他身上。田教授不过是为他背了黑锅。

205楼(寂寞寂寞就好):楼上现实点。你认为在那个年代能查精.子活力吗?再说陈将军在结婚前连女朋友都没交过,只有田教授一任妻子。如果他真是注重子嗣胜过伴侣的人,你觉得他会不会换老婆?社会舆论会不会支持他换老婆?你看看现在,多少女人不孕不育结局都是婚姻破裂。男人不孕不育,却可以领养小孩。那个时候的社会舆论比现在更厉害。

楼主(叫我大可爱):好了好了,我感觉扯偏了。我认为支持一对夫妻走下去的志同道合,而不是他们生几个孩子。我还认为,如果你的伴侣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并且是真正的实践者,所有的女人最好不要结婚,不然真的会变成奴隶。

207楼(男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别天真,全国党员有多少?奴役他们妻子逼迫她们为家庭牺牲的的男党员又有多少?还是那句话,只要子.宫长在女人身上,男女永远不平等。

208楼(寂寞寂寞就好):反对反对,我认为关键在于信仰问题。

……

本帖8cj,封贴处理,请勿再跟帖。

第107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田蓝睡了很久。

她记得自己坐在床边, 抓着陈立恒的手。那个威风凛凛的祝融将军已经变成了皱巴巴的小老头。

其实他的年纪并不大,走到生命最后一刻时, 他还没来得及过60岁生日。

但没办法,战争摧残了他的身体,建国以后,他又一直奔波在军工建设事业上,身体早就垮了。

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时不时就会因为心脏麻痹晕厥,好几次差点悄无声息地死在书房里。

现在, 医生宣布他快要不行了, 田蓝和他都觉得能够接受,也没有特别悲伤。

因为人总是要死的嘛,早死晚死,终究会化为一团灰烬。

陈立恒回顾一生, 感觉没多少遗憾。虽然不是事事尽善尽美,但他已经尽力, 那就问心无愧。

唯一的遗憾就是, 他感觉早知如此, 当初就该劝田蓝生个孩子。

“这样我走了,好歹还有个人陪你。”

遗憾吗?田蓝认为不遗憾。因为这一生她过得很充实。有家庭有事业也有朋友。大家并肩合作, 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只是看着躺在病床上已经走到生命尽头, 却还是为自己担忧的陈立恒, 她又隐隐约约有点后悔。

如果有个孩子的话,也许他就不会那么担心。

其实他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呢?历经几世, 活了这么多年, 她完全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